清远楼亦称钟楼,位于古城宣化中轴线的正中,始建于明成化成化十八年(1482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建筑,气势雄伟,造型别致,如今被很多人誉为“第二黄鹤楼”。“ 第二黄鹤楼”的称呼,给清远楼提了气,本地人颇感自豪,外地人不禁产生好奇。那么这个叫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黄鹤楼始建于东吴时期,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黄鹤楼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其间历经战火灾祸,先后重建27次,各个时期外观相去甚远,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清远楼是明成化年间所建,开始就叫钟楼,以后多年才称清远楼。五百多年来,虽经修葺,但外观一直未有大的改观。 明代称清远楼为“第二黄鹤楼”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外观不像,明代的黄鹤楼是座多体组合建筑,而清远楼是独体楼阁。二是明代的宣府镇,为列九边之首,战火硝烟,人们难有观楼赏景的雅兴。三是地方文献中没有一点相关记载。明代文学家、画家徐渭,因杀妻入狱十年,出狱后于万历四年来宣府游历,写诗十余首,可惜都没有涉及到清远楼或钟楼。可能那时候还没有清远楼的叫法,加之楼体已然破败不堪,引不起这位江南才子的兴趣。清代乾隆皇帝倒是对黄鹤楼情有独钟,曾写诗道:“迥临雉堞瞰江流,崔颢题诗楼上头。太白顾而不复作,卓哉此意足千秋。”他一生虽未亲临过武汉三镇,但由于文人特有的情愫,登基伊始,便重建黄鹤楼,并在其母亲六十寿辰时,把一座微缩版的黄鹤楼,安置在皇城根脚下。乾隆十年,宣化清远楼修葺一新,迎接北巡而归的得意天子。如果这时候,乾隆脱口赞一句“此乃第二黄鹤楼也”,想必“第二黄鹤楼”的美誉定能名声鹊起,飞扬四海。但乾隆皇帝估计没说这句话,只是回京后应宣化府官员之请,写下”神京屏翰”四个大字,悬挂在清远楼对面的镇朔楼之上。以后的二百多年,也未见到其他相关文字记载。文学大家曹禺的老家是湖北潜江,他父亲和他母亲就是在武昌相识,童年时他在宣化生活过两年,就住在清远楼不远处的牌楼东。应该说清远楼的形象和黄鹤楼的概念,在他的心中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但他从未提及过“第二黄鹤楼”之称。1934年盛夏,冰心、 吴文藻、 雷洁琼、郑振铎等八人组成“平绥沿线旅行团”造访宣化,受到热情接待,以后发表的文章中多次提及清远楼或宣化钟楼,但都没有说到“第二黄鹤楼”。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渡江战役后随“四野南下宣传团”到达武汉,留在武汉女二中任教一年多,八年后他因特殊原因,在宣化沙岭子下放劳动了近四年,其文章也从未提及“第二黄鹤楼”一说。曹禺、汪曾祺也好,冰心、郑振铎也罢,走南闯北,学富五车,对历史文化极为敏感,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黄鹤楼,不提“第二黄鹤楼”,只能说当时还没有这个说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武汉的黄鹤楼最后一次焚毁是光绪十年(1884年),到1981年才开始再次重建,这近一百年间,地面上就没有黄鹤楼,没有第一,何来第二?1984年,新修的黄鹤楼基本建成,次年6月,黄鹤楼公园对外开放。新建成的黄鹤楼,从江边旧址往蛇山上后退了一公里,外形更加高大,主体明黄,抱厦飞檐,蔚为壮观。内部为钢筋水泥结构,设有电梯,甚是安全坚固,成为江城武汉新的地标。也是1984年,宣钢附企在胜利路和东升路(府城南大街)交叉口,建成开业了一座大型综合商场——宣钢贸易中心,后来经营餐饮娱乐,起名就叫”黄鹤楼”。再以后”黄鹤楼”就成为一个地名,至今还是公交站点名。在我看来,当初起名纯属就是凑热闹。还是198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清远楼落架大修,为晋级国宝文物打基础。 1984年,多点聚焦。武汉黄鹤楼的重建,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黄鹤楼的历史也再次向世人呈现。宣化清远楼的大修,挑动着古城宣化的人心。从外观上看,清远楼和宋代的黄鹤楼倒有几分相像,都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两心归一心,”第二黄鹤楼”的说法便横空出世。至于是谁最早说出来的,目前还暂无结论。但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84年底成书的《宣化文史》第一辑中《驰名中外的宣化清远楼》一文,该文作者宣化区原文保所所长刘仲羽。四十年不算短,但说清远楼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素有”一词还是有些过。愿岁月流淌,清远楼青春永驻,熠熠生辉。战勇,山东莒县人。河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宣化一中语文教师、副校长,宣化上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谷文化院》微信公众号说明
●主办:宣化区上谷文化研究会
●宗旨:助力传承厚重的古城历史文化。
●投稿办法
公共邮箱:shangguwh@126.com
责编微信:宁心若水 xhlsl0549
手机 13633132006
责编微信:颜诚 xm08blv4czh822
手机:13731327715
责编微信:冯远志 gtfmxrupdkie21
手机:1822239081
责编微信:张续军 zxj075100
手机:15324072633
责编微信:康富华 rpwp15tw5bws22
手机:15831376699
●投稿要求:原创文章+作者简介+本人照片+联系方式。
● 不收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作品
●拒绝抄袭,文责自负。作品请校对准确,格律诗词自行检测,文字总量大于300字(含作者简介),一律电子文本。
●平台暂无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