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淑兰:小年的记忆

文摘   2025-01-22 05:00   河北  


小年的记忆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也是祭灶的日子。它的寓意是希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

中国所有的传统佳节,都有它的寓意和深深的内涵。关于这些佳节以及和它相关联习俗故事,总是在我姥姥一边准备过节的事宜,一边讲着它的传说,在那个似懂非懂的年龄,只是觉得过节是件开心的事,有吃有喝有故事。这个温馨的画面,到现在依稀完整清晰的在我脑海里一幕幕的呈现。这也是小时候对过节充满期待的原因。



姥姥对每个传统节日都非常虔诚,该有的礼数一样不差。还要千叮咛万嘱咐,啥事能做啥事不能做。并且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绝不马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抵不住糖瓜的诱惑和好奇心,把姥姥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趁她忙碌或者是不注意的时候,做些老人家告诉我们不能做的事情。没等灶王爷先吃,就悄悄靠近贡品,试图掰一点点供灶王爷老人家吃的灶糖,尝尝滋味。没曾想糖瓜又甜又黏,根本掰不动,情急之下,赶紧放在嘴里啃一下,沥沥拉拉的掉了一地。那是既兴奋又忐忑。满足了味蕾,也犯了大错。后果有多严重,就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了。



这是我儿时对小年的一个记忆犹新画面。在那个懵懂的年龄,对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节日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有点肤浅记忆就是灶王爷吃完的糖瓜,我们可以享用了。至于姥姥叮嘱,谁要是偷吃了,长大了记性可不好。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尽管受到了惩罚,但依然很快乐。这大概就是那个年龄段所拥有的童真童趣同乐吧!

岁月无情,转瞬即逝。记忆中的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发的深刻。



此外腊月二十三也是扫尘的日子。扫尘意味着除旧迎新。要把家里的边边角角都要扫的干干净净。这是小年每个家庭必须要做的事情。虽然龙烟铁矿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在这点上都是共识的。随着年龄增长,小年不是单纯听故事,吃美食,而是更多的参与和享受其中过程。因为父母都上班,小年前一周的时间,父母就会给你布置任务,为小年大扫除做准备。其中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到市场土产门市部排队买大白球。年前的市场热闹非凡,熙熙攘攘,每个店都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排队购物买年货的人。售货员忙的是不亦乐乎,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其二,是选炕围子。这个习俗至今也没弄明白是谁发明的。炕围子随着时光的延展由开始的单一,也变得多样化了。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贴好之后,还要在上边镶嵌一个二寸左右边,边的颜色要和墙围的颜色不同,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都完成之后,家里的色彩顿时就明快了,倍感温馨。更增加了年味儿和年的氛围。



其三的任务是到新华书店选年画。进了书店,让你瞠目结舌。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买画的人,即使我垫起脚来,也只是看到人头攒动,看不到画。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瞬间又被买完画的人给带了出来。三进三出,满头大汗。一张完整的画也没看清楚,更别说选择了。由于难以胜任,于是买画的这个权利被我妈妈给罢免了。安慰我说周日带我一起去选画。尽管是这样,仍然乐此不疲,跟着我妈屁颠屁颠的又出发了。



所有的准备活动完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扫除,刷房。对于刷房,龙烟人都能总结经验。一遍,用水洗。二遍要横刷。三遍竖刷。只有这样,刷出的房子特别匀称,没有痕迹。龙烟人的传统,邻居们还要互相帮忙,互相探讨刷房的经验。屋外是寒冬腊月,屋内是炉火通明。让炉火尽快烘干房子里的湿气。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认认真真准备每一件事,开起了新年的倒计时,按照老理一项一项的完成蒸馒头,贴窗花,贴对联,等等逐一完成。屋里屋外窗明几净。年画,墙围,窗花,对联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到了极点。人人在忙碌中等待,在等待中忙碌。小年之日,虽无盛大庆典,但却有别样的温情与意义。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归属,也让新的一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期待。这些完美的画面,永远铭刻心灵深处!




冀淑兰,高级教师。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长期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在28中工作,90年到退休在宣化四中工作。喜欢读书,偶尔写点小随笔,喜欢做手工和美食。退休后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经典又精彩|越读味越浓


红石山论坛
联络龙烟弟兄 增进网友感情 发掘论坛宝库 弘扬龙烟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