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暾老师的第一篇帖子,龙宫情--师生聚会到龙烟,在论坛登出后,在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到目前为止,浏览人数已达3497人,创历史新高,仅次于迟国正的万柳公园摄影,【迟国正的万柳摄影已超过10000人观看,创本论坛开通后的最高纪录】,本帖作品是翟老师从他的著作中选出的。感谢翟老师的辛勤劳动。老刘,以下是原文。
(以下内容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拙著《塞外的树们》,都与龙烟铁矿有关,除了小序,都是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此抄录如下,以表达对昔日矿山生活的怀念)
小序
龙烟铁矿是华北地区最早的近现代钢铁企业之一,1914年被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德森、米斯托(瑞典人)等人发现。其为赤铁矿床,矿层之厚,矿质之佳,亦足为世界太古纪以后水成铁矿中之罕见者(卓宏谋主编《龙烟铁矿之调查》)。
龙烟铁矿孕育了今天的首钢(前身为龙烟铁矿股份公司石景山炼厂)和宣钢(今属河北钢铁集团),也孕育了笔者最初工作的13年。在与那赤红色的铁矿石相处的四千七百余个日日夜夜里,笔者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家庭,收获了孩子,收获了朋友,收获了事业,收获了如红色矿山一样的赤热情感。每每想起,彼时彼景,都还历历在目。龙烟铁矿,成了我思之,念之,系之,爱之的地方。
近日,偶翻旧之涂鸦,不想竟发现有几篇是有关写她的文字。欣喜之余,捧起一读,文字虽拙,情却至真至切,不禁感动。
矿山啊,我最初的情人,我怎舍得将这些文字丢弃!
一、矿工
无与伦比的诗人
在大地的底层
感受地球的心音
用钢铁制成的笔
书写诗情
二、矿山
是谁羞红了你的脸
秀美的山姑
几代代小伙
被你吸引得
到这儿落户
三、矿石
抑或踩破了地球的心脏
殷殷血液染红了
你的衣裳
其实 粉碎了你的身体
你红得
更响亮
四、那条蜿蜒的红飘带
铁矿到处都是红色的,尤其是那条条山路,矿工就天天在这山路上走过。
崎岖的山路
多像缠绕飞动的红飘带哟
山里的小伙把它挽在山的发髻上
装扮着这年轻的山姑
这飘带小伙天天给它染
那红的色调哟
狂风越吹越艳
大雨越洗越红
小伙把自己深深的爱
都寄托给了这位山姑
他们钻在那大山深处
就是为了探寻红的颜料
他们失去了多少个太阳哟
从几十里的坑下上来
圆月已经高挂夜空
他们失去了多少个安逸的夜晚哟
为了山姑的飘带“夜不归宿”
他们把探寻到的宝物
捣碎,磨细,精选
却忘了扯一块红绸子给家里人
山姑的那条红飘带哟
越来越宽
越来越红
越来越艳
五、哦,近北庄
——献给露天采区的劳动者们
近北庄靠近北极么
严寒的隆冬,冰雪
封锁了整个山头
狂风肆虐地施展淫威
扬起刚铲过的新土
打向隆隆作响的机车
笔尖凝固了,小记者们
只得借助身体的余温
在手上、胳膊上记录
矿山英雄的奋斗业绩
不近北极,胜似北极
近北庄是战场么
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夷平了土丘,腰斩了高山
卡车奔驰,铲车转动
恰似一辆辆装甲车开过
这里已打过多少次战役了啊
剥岩、剥岩,频传的捷报
便是向世人宣告的誓言
深入采区的劳动者们就是愚公
他们用顽强的精神和不懈的信念
为祖国的钢铁事业无私奉献
其实,他们又何止是在开路移山
他们在挖掘地底的宝藏
用汗水和赤红的精粉
铸造中华民族富强的脊梁
不是战场,胜似战场
六、我骄傲,我生活在龙宫
——献给矿山的歌
传说,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波涛汹涌,是巨龙居住的所在
女娲补天,干裂了自由的河床
巨龙变成了蜿蜒起伏的山脉
于是,便有了生灵在这里生息
艰难地,繁衍着自己的世世代代
——我骄傲,我生活在龙宫
这里,远不再是龙王统治的年月
炫耀一时的宫殿
早已被林立的楼房取代
鱼虾嬉戏过的海底沙窝儿
也都飘出一条条赤色的路的锦带
松涛阵阵山风猎猎
那是改革的浪潮在澎湃
——我骄傲,我生活在龙宫
从龙腹钻进钻出
已不适应火热的年代
打开龙的胸膛尽情地挑拣珠宝吧
剥岩会战露天开采正改变着人们的期待
不绝的钢流在用色彩描绘着灿烂的未来
钢铁铸造着祖国的振兴
铁的脊梁支撑起腾飞的气派
——我骄傲,我生活在龙宫
作者翟暾老师
昔日的二中校园变成了龙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