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床睡”这个现象,仿佛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现代婚姻的一部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被对方的翻身吵醒,像是被迫进入了一场无声的摔跤比赛;或者忍受那震天的鼾声,把耳塞都逼成了床上的必备良品;更有甚者,身旁“磨牙达人”的嗑牙声,让你一度怀疑是不是生活在鬼片里。甚至有些人干脆选择“分床而眠”,默默告别曾经的甜蜜夜晚,追求自己的“宁静夜”。
然而,这些看似是解决睡眠问题的办法,却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夫妻同床共眠,可能不仅仅是亲密关系的体现,它还可能悄悄影响着我们睡眠的质量和深度。
UK Biobank:夫妻睡眠的神奇“同步”
这表明,不管是通过自我报告还是通过加速度计评估,夫妻的睡眠时长并没有显著差异。
换句话说,夫妻在这段时间的“安静模式”几乎是同步的。他们的睡眠节奏相似,似乎在同一时刻进入了最放松、最安静的状态。
这种差异表明,夫妻之间可能由于作息时间的相似性,早晨起床时的适应性更强,从而减轻了早晨醒来的困倦感。
具体而言,夫妻之间的睡眠时长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无论是自报的睡眠时长,还是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的结果,都显示夫妻在这一点上有不少的“默契”。
如果你以为夫妻间的睡眠仅仅是彼此“相似”,那就太小看这个问题了!研究结果还显示,夫妻间的睡眠不仅有相关性,还可能存在某些“因果关系”。而这一切,背后是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功劳。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夫妻间睡眠特征的因果关系,即夫妻之间在睡眠特征上相互影响,一方的睡眠行为可能会对另一方的睡眠产生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不过仍需指出的是,本研究无法确定观察到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是直接归因于同床共眠而非仅仅同居。而且UK Biobank和23andMe的夫妻样本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普通人群,因为这些样本在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可能更为优越,且参与者的平均年龄较大,可能不适用于年轻夫妇。
婚姻是治愈还是致郁?
尽管“夫妻同眠”能够带来更好的睡眠质量和更长的持续睡眠时间,但前提是得有个对象——这可不是开玩笑。在今天这个越来越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的时代,不少人选择坚持“不婚主义”,认为单身生活才是自由自在的象征。
话说回来,结婚真的就被这么扣上了“爱情坟墓”的帽子吗?
但是,抑郁症状的风险真的仅仅与婚姻状况有关吗?研究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他们接着对一系列变量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揭开婚姻状况与抑郁之间关系的背后原因。最终,他们发现,国家、性别和教育程度这三个因素,似乎在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这或许是因为单身男性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孤独和社会压力。对于很多男性来说,婚姻和家庭被视为社会稳定和成功的象征,未婚可能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相反,单身女性似乎在这种社会压力下表现得更加从容,也许她们更多的是将“单身”视作个人选择和自由,心理负担相对较小。
看来,离婚或丧偶带来的情感伤害和孤独感,似乎是男女共同面临的挑战,而不是某一性别的专属困扰。
这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单身的人可能在没有婚姻和家庭的支持下,更多地依赖酒精来“排解”压力,结果却不知不觉增加了未来抑郁的风险。另外,饮酒并不是唯一的“幕后推手”,吸烟也是一个潜在的“致郁”因素。
Lancet:占诺美林-曲司氯铵(KarXT)或将成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