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百年腐乳名店“廖孖记”宣布关门停产,老饕们舌尖上的馀韵顿成绝响。
不过,加拿大的“廖孖记”腐乳,新货、旧货仍风姿绰约地展现在华人超市货架上。
正宗香港“廖孖记”的“绝代掌门人”廖晃业在宣布关门时,信誓旦旦的说,“廖孖记”腐乳从来不外销。
那么,加拿大的“廖孖记”腐乳究竟是“水货”、冒牌货、还是近30年来的廖孖记的真身?那就显得有点扑朔迷离。
廖晃业说,近30年来,香港廖孖记自己已不制腐乳,都是从外购买,自己加工,所以加拿大的“廖孖记”腐乳会不会就是廖孖记自外间购买的那种?这可能性不能抹煞。果如是,加拿大“廖孖记”就是香港“廖孖记”的真身了!至于发酵方法是否相同,那是另一回事。
无论真身还是假货,加拿大“廖孖记”仍能在超市货架上出售,应该是通过加拿大卫生局的食用安全检查,味道或异于百年老店,但安全却可放心,只是香港“廖孖记”既成绝唱,加拿大的“廖孖记”又会如何卖下去呢?
身为香港老字号,备受已移居海外港人追捧,无论加拿大、美国、英国、澳洲等的大小型华人超市,均可见廖孖记腐乳产品影踪;不过有该品牌粉丝,年前回港探亲时顺道光顾廖孖记位于九龙佐敦闽街1号的本店,却获职员告知从来没做海外销售。在宣布结业之日,廖晃业也信誓旦旦说没做外销。
那在加拿大超市找到的廖孖记腐乳产品,从何而来?
《星期六周刊》记者周二在列治文走访了丰泰、大统华、佳廉、中国世界、香港超级市场、嘉欣,发现有2间规模较小超市,仍有售廖孖记辣椒腐乳(3.19元)及白腐乳(3.49元),均为454克。
大型超市则未见在门店有售卖,惟其中一间超市的网店有售“廖孖记辣腐乳350克”,介绍指“入口细腻 浓香回味”,标价3.57元,并称“即将到货”。
多伦多的华人超市,包括万锦的冠业在内,也有名为“廖孖记”的腐乳出售。
包装纸有两种不同
仔细观察这些廖孖记腐乳的不同包装纸,有些写有“Product of Hong Kong”,有些没写,但地址均为“TUNG CHUN INDUSTRY FTY BLDG. FL. 10 CHONG WING ROAD N.T. KOWLOON HONG KONG”,中文地址疑指“葵涌昌荣路同珍工业大厦”,并指明这是“廖孖记有限公司”,但这并非廖孖记香港厂房(即佐敦闽街1号)地址。
在加拿大买到的廖孖记腐乳产品,有些包装纸上只有“廖孖记”3个字,与香港廖孖记包装纸上的“廖孖记卫生腐乳王”不同。最佳食用日期方面,记者在坊间能找到的版本,包括2026年12月30日、2025年12月30日、2023年5月30日及2021年10月30日。
分销商从事袜类及尼龙
奇怪的是,在2026及2023年的加拿大廖孖记都没有显示分销商资料;2025及2021年版本则写有分销商为“Tak Tai Trading, BC, Canada”,并附有一个联络电话号码。
记者致电该号码,号码却是没登记,但在卑诗省合法注册组织公共名录“OrgBook BC”中搜索,发现有类似的“Tak Tai Trading Co Ltd”,且早于1996年8月已登记注册,即至今近30年;惟网上资料显示,“Tak Tai Trading Co Ltd”从事的是“袜类及尼龙(Hosiery & Nylon)”业务。
究竟大温地区的廖孖记腐乳产品从何而来,是真是假,廖晃业周一称自家腐乳产品仅少量出口英国,直指加拿大廖孖记是假包装,强调字体、招纸与正版不同,“世界上有9成廖孖记都是假的。”他称外国的假廖孖记会用铁盖包装,但真廖孖记只用胶盖,“铁盖会爆,胶盖才通气。”至于会否追究廖孖记假货,廖晃业仅表示,“店铺都结业了,做不到太多事情。”
但记者发现,加拿大的廖孖记辣椒腐乳,樽盖也是胶的。
在加出售的食品理论上通过了加拿大食安标准,如今真“廖孖记”因在香港出现食安问题而结业,反观加拿大“廖孖记”腐乳产品仍在加拿大市面出售,莫非应验了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的“假货比真货好”言论?不过,没有了香港廖孖记“光环”的加拿大“廖孖记”,今后又如何卖下去?
新移加港人:不会再帮衬
数年前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现居列治文的陈小姐,家中也有1樽在本地购买的廖孖记辣椒腐乳;之所以会选择此品牌,也是跟随在港时的习惯,“以往跟父母居住的日子,妈妈会用廖孖记腐乳煮𩠌,来到后买腐乳便自然用此品牌。”但她有感香港廖孖记诚信及卫生有问题,已失信心,“市面上(腐乳)选择很多,无论是真货还是假货,都不会再买廖孖记。”
香港食安中心人员在巡查廖孖记厂房时,发现厂内根本没生产腐乳,其白腐乳是购自中国一间豆品厂,廖孖记厂房只进行白腐乳重新装瓶、加调味料及包装等;食安中心并指廖孖记厂房包装区排气口及风扇积有灰尘及生锈,已稀释的玫瑰露酒在室温保存达3日,或增加食物污染风险。
一直标榜腐乳是“香港制造”的廖孖记,其第4代传人廖晃业到周一(7月22日)始承认,这个百年老字号品牌,早于30年前已开始向中国厂商购买白腐乳,在店内做后期生产;并声称该中国厂商以往也是香港行家,强调是香港人,“你认为是内地,其实都是香港人。”
之所以在30年前有此重大转折,他指缘于当时香港排污条例更新,“生产豆腐有浓酸水,无法淡化成清水;廖孖记未能符合要求,因而面临结业,当时一家人决定找解决方法。”结果便是从其他供应商购入腐乳,再在自身厂房发酵、养汁、调味、包装;廖晃业认为这种做法仍属“香港出产”,而港府文件亦将有关产品列明“香港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