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
从总部企业的流向来看,最近两年,“金珠琶”似乎不再那么香了!
01
就我知道的情况,最近广州就有两个国企总部,居然抛弃“金珠琶”,而选了鱼珠。
一家是南方报业,入驻的是南方智媒大厦;另一家是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也选择了南方智媒大厦。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汤臣倍健也相中了鱼珠板块,公告官宣购买整栋广报云汇,并且已经正式入驻办公了。
广州科学城 来源:广州黄埔发布
有人说,这是“金珠琶”祛魅的开始。
02
图源:广州黄埔发布
目前,科学城已形成三大产业集群,都已经颇具规模,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以生物医药为例,科学城发挥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园区优势,侧重中试和孵化,集聚了香雪制药、达安基因等众多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和万孚生物等一批生物技术创新企业。
这一切,都归功于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高新区专精特新产业园 李剑锋摄
与众多产业新城不同的是,科学城的开发模式一直遵循“产业先行”的原则,即先培育产业,然后依靠产业吸纳人才,最后才是房地产开发。
要知道,很多新城新区的开发模式都是“地产先行”,先搞房地产开发,然后才去招商引资。
相比之下,科学城一直都在老老实实做产业,虽然没有“金珠琶”的虚名,但确定性一定管够。
老话说得好,步子快了容易扯着蛋,慢下来才能走得更远。正因为如此,在很多产业新城陷入困境时,科学城反而越来越稳。
03
靠近人才链、产业链、资本链!
首先,产业天然有集聚效应,尤其是科技公司有着惊人的群居属性,它们的分布是高度不均衡的。
第二个是政策支持与成本优势。
再加上,科学城享受广州开发区很多优惠政策,土地资源充沛,营商成本较低,方便企业拓展空间。
大家可能不了解,黄埔政策有多给力?
比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营商环境改革已经升级迭代六次,并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秒批”政务服务改革等创新性举措。
比如,近几年广州高新区连续推出“高质量发展30条”“金镶玉政策体系”系列扶持政策等,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再比如,黄埔区的可支配财政收入全市第一,有强大的财力用来奖励企业。
2023年,黄埔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支配财政收入)达到208.14亿元,位列全市各区首位,超过第二名的番禺约90亿元。
今年1-5月份,黄埔可支配财政收入达到100.99亿元,首次在前5个月实现百亿突破,同比增长7.7%!
凭借收入规模和收入质量的巨大优势,黄埔总体扶持企业力度位居全国前列。
2021年,黄埔出台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高成长科技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表明:独角兽企业单项奖励最高500万元,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900万元奖励。
如此支持力度和奖励额度,足见黄埔的魄力和财力。
另外,从员工角度来看,科学城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比“金珠琶”更宜居。
04
对现在的科学城来说,产业建设非常成功,但它仍然遵循“产业先行”,发展高于一切。
从历史的角度回溯,科学城一直在走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来源:广州高新区发布 广州科学城 贾自豪/摄
当时的广开控股,开始了产业运营的长期主义之路。
早在2010年,广开控股的前身广州永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第一个自主投资项目——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区一期率先动工。
2018年,在助力完成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改造升级,打造“全国加速器标杆”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之余,公司首个市场化运营并采用EPC模式建设的项目总部经济区二期同步动工。
总部经济区二期
今年,广开控股发行了广州市首单产业园区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全市场第九单产业园REITs项目——易方达广开产园REIT,于8月23号正式发售。
这些资产将会通过运营,变成了保值增值的优质资产,产生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收益,延长资产的生命周期。
可能有人会问了,广开控股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
我认为是审时度势、拥抱变化。
2020年起,科学城扩容至144.65平方公里,其目标要成为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就要跑得更快、要与其他产业、其他板块做到亲密无间。
广开控股提出了金科园战略,即金融、科技和园区三个板块协同发展,旨在从融资平台向新兴产业投资运营公司转型。
“园区运营板块”作为战略之一,目标是打造华南一流的“产业园投资运营商”。基于这个战略,广开控股做到双管齐下:
一方面以REITs为金融工具,收购优质产业园通过扩募装入REITs;
另一方面,在科学城的两极,分别开发了广开云汇和广开云领科技城,为科学城的未来播下种子。
以GTC广开云汇为例,它涵盖了超甲级标准商务总部、高端商业、五星级云澜酒店、奢华大平层、独栋办公、loft空间在内的6大高端业态,填补了科学城在高端商业、产业载体方面的空白。
未来,这些物业也将通过运营变为优质资产装到REITs,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此意义上,GTC广开云汇,是一种具备产业运营能力的资产。这样的资产 “生命周期”会比较长,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房地产项目可以比的。
套用一位诗人的话,无论市场如何变幻,好资产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舍不弃,其内在逻辑永远不会变。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寻找真正“不变”的东西,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