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养老金下降

文摘   2024-12-11 11:48   上海  

之前中国一直是双轨制,企业的退休金主要由社保基金发放,一般来说相当于退休前的40%。但是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来补贴的,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就更高,能够退休前的80%左右。如果工作满35年,就能按照工资的90%发退休金,那退休生活过得叫一个滋润。

但是这样的比例就比私企高太多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不过这样的话,对财政的压力就太大了。体制内平均工资本来就高,退休后还要拿70-90%,这样算的话要养体制内的退休人员花销太大,现在的财政本来就缺钱,所以根本负担不起。


不过国家也在思考这件事情,觉得还是要拉平这个差距。国务院之前就下过一个文件,关于机关单位人员退休金养老制度改革的方案。体制内退休制度,在2024年就会自动结束


这个方案是2014年10月开始执行的,给了10年的过渡期,所以理论上24年9月底就完全要按照新方案执行。以后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企业职工,都用同样的缴纳和提取方式。

这样一来,公务员和私企退休金的差距就会被拉小。不过不是私企退休金变高了,而是公务员退休金降低了。按照新的方法,估计公务员的养老金将由退休前公司的80%左右降低到60%左右。

但是可以看到,就算是降低后的60%,也比私企的40%要好。所以就算体制内退休金大幅缩水,还是要高于私企,只不过差距缩小了。


那么为什么两者用同一种方式计算养老金,体制内还是要高一些呢?

差距的第一个原因,在于工作稳定。

养老金计算方法有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看工龄,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从24岁稳定工作到65岁,那就有41岁的工龄。但如果去了私企,那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裁员,如果失业期间没有及时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那么工龄就会下降。

从这方面讲,工作稳定带来的工龄满额退休,也是体制内一大福利。

第二个是社保基数,体制内更高。

一般来说,私企给你按全额工资为基数就算很好了,很多都要打折的。但是体制内肯定是全额,甚至有些事超额的。

比如体制内和私企的工资都是1万,那么私企可能就按照7千为基数来缴纳社保,体制内有可能按照1.2万为基数来缴纳社保。这样算下来,就算表面上工资一样,体制内社保缴纳数量可能是体制外的两倍。

第三是职业年金,也就是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一般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

但是年金这个东西,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具有强制性,而企业年金没有强制性,覆盖率极低。所以年金主要集中在国企和央企,绝大多数私企、中小企业职工无法享受。在私企工作的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年金吧?

所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体制内退休金就算是大降过后,也比体制外高很多。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体制内无疑还是当地的神,一览众山小的存在。

谭谈投研
财经自媒体,只写有意义的事情,看我文章不会浪费您的时间。 有个知识星球也叫《谭谈投研》,分享只敢给粉丝看的文章。 有个小号叫《谭谈研究》,希望这辈子不要用到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