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个规律,聚会聊天聊什么都行,但是千万不要聊工作。不然的话,这顿饭一定变成诉苦大会,大家一个个开始比惨。
聊来聊去,可以这么说,身边没有一个人喜欢工作(除了我之外),甚至不讨厌工作的都少。我总结一下,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抱怨什么。
第一个,当然就是对工作不满意。
大家普遍觉得,早几年入职的同事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比不上自己。
凭啥十年前一本就能进华为,现在要双一流。之前华子都是用来保底的,现在腾讯、字节、拼多多根本进不去,只能去华子。
凭啥自己现在金融一入职奖金直接不发,之前都是二十四薪,奖金和base差不多,现在奖金你告诉我只有一两个月,甚至没有,那我还996卷个毛线。
凭啥之前体制内过得那么舒服,现在进去绩效直接减20%。而且现在进体制都是神仙打架,什么清北博士都来了,自己中上985硕士都不够用,同事都这么牛逼,之后升职怎么会轮到自己?
第二个,就是对现在能力改变命运开始怀疑。
大家从小学卷到高中,卷了十年,强度几乎等于996,甚至超过996,但是毕业了也就是去抢那些十几万的岗位。卷来卷去,到头来发现结果也就那样。
而且,就是现在关系户太多了。现在关系户肯定比上一辈要多,毕竟当时阶级还没固化,上一辈靠学历和能力还能往上爬。现在呢,没有关系真的很难。
第三个,就是工作太累,房价太高。
现在工资确实比十年前高,但是加班程度也比十年前高。
我看到好多帖子,是如此类似:
还是喜欢十年前的成都,没有那么多外地人,没有那么卷。
还是喜欢十年前的杭州,没有那么多外地人,没有那么卷。
你变强了,也变卷了。。。但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无论变没变强,都会变卷的,这是大势所趋。
还有房价,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说二十年前了,十年前买房也比现在容易很多。
说个题外话,我经常安慰朋友的一个理由就是,虽然工资降了,但是房价也降了。反正都是二三十年收入买房,没有区别。这个理由比较扯淡,但是没有那么扯淡,用来安慰人不会显得很假。
第四个,就是学历没用了。
我一路重点学校上来,身边都是名校的同学,所以这一点感触也很明显。就我最熟悉的金融来说,现在“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这句话已经变成了现实。现在金融校招的高薪岗位少得可怜,清北复交本硕就能填满了。
非高薪岗位,名校毕业去银行,和一本去银行,工资没有区别。如果是升职的话,反正也是看关系,更没有区别了。
这件事的根本原因,还是现在高薪岗位大幅减少。如果没有高薪岗位,那么高学历的人就没有用武之地。
贫富差距的缩小,没想到现在真被我们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