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格局变化:铁打的北上深,流水的第四城

文摘   2025-02-03 22:03   四川  

最近2024年GDP出炉,重庆超越广州成为中国‘’第四城’’。所以北上广深变成北上深重,还有广州退出一线城市的话题变得很热门,广佛同城变成了广佛同沉。

我正好23年底写过一篇分析广州和中国城市格局的文章,今天正好再发一遍,即使今天来看也有参考意义。


2023年前三季度GDP出炉,北上深依旧很稳处于金字塔尖,但是第二档城市却发生变化。


这两年跟成都房价涨幅一样排名全国第一的,还有成都的GDP增速。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GDP增速在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甚至连增量都比广州和苏州多。

只看经济(GDP)的话,我有一种预感,中国城市格局很快就会进入到一种模式,那就是“铁打的北上深,流水的第四城”。

我们先暂且把跟省一样大的重庆剔除掉城市排名,事实上重庆只看主城区跟身边几位的确也还有一定差距,也从未进入到过“超越广州”的讨论中。

未来随着广州进一步衰落,成都进一步崛起,第四城将会讨论得越来越激烈。加上苏州的发展放缓吧,也算不上衰落,广州、杭州、成都将会角逐第四城的宝座。

我几年前就有预感,广东的体量承载不了两个一线城市。之前广州和深圳其实算是伪一线,但是近年来随着深圳越来越像真一线,那么广州必然会衰落。

从近十年GDP增长来看,广州是同类型大城市中,增长率最低的。

看十年人均GDP增长率,广州还是最低。

从人口上来看,广州、重庆、南京都是在2007-2012年这个阶段,达到人口增量的顶峰;深圳、成都、杭州都是在2012-2017年这个阶段人口增量才达到顶峰。

虽然以上六座城市近二十年,人口一直在增长,广州、重庆、南京的人口增长的最高速,是在十五年前,近十年已经慢下来了,深圳、成都、杭州一直到近五年才慢下来。

深圳、成都、杭州之所以近年来发展的更好,其实是抓住了电子科技这一赛道。

深圳、成都、杭州的崛起,其实也是中国电子科技产业的崛起。

10年前,深圳和广州,杭州和南京,成都和重庆都吵的难舍难分,两边的经济或者说是工资水平是差不多的。甚至因为行政级别或者科教文卫的原因,大家都觉得未来广州会强于深圳,南京会强于杭州,重庆会强于成都。

但是现在,情况正好恰恰相反。

甚至我们再深入想一下为什么大家觉得深圳、杭州、成都的工资更高?

其实主要还是电子行业区别更明显,几乎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城市的工资水平。别的行业也许或多或少也有的区别,但是区别不是那么大,至少达不到两倍的程度。

估计5年以内,广州、杭州、成都就会变得很接近,杭州再补一补人口,成都再补一补中大型公司。

再之后的竞争,就很难预料了,但是我投成都一票。

广州要发展,需要广东除了深圳以外的城市越发达越好,因为需要尽可能多的虹吸周围地区。虹吸需要有东西吸+愿意被吸两个条件,周围发展好保证有东西被你吸,成为地区老大保证愿意被你吸。

杭州要发展,也需要珠三角除了上海以外的城市越发达越,原因跟广州一样。

而成都要发展,除了要保证比重庆强以外,还需要西部越发达越好。对于重庆,我这个成都人的想法是“在不超过成都的情况下越富越好”。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投成都一篇的原因:

  1. 西部整体发展速度肯定是比珠三角和广东更快的。

  2. 成都领先重庆的难度,比上海和深圳发展缓慢的难度,要小。


我曾经说过,中国只有一种地方的房子能买,就是能够超越自身城市层级的地方。比如三线变二线,二线变强二线,强二线变广州,广州变北上深,北上深变全国独一无二的龙头。

所以我去年之前都说,全国只有成都和长沙的房子能买(长沙是因为太便宜了)。因为抛开我不了解的三线城市不谈,大城市中只有成都达到广州的地步比较稳,杭州也可以但是杭州房价太高了,跟广州没啥太大区别。

其实再看更远一点,我觉得北京是有可能成为全国独一无二龙头的,因为北京拥有全国最强大的脑力资源,顶级大学和科研院所一半都在北京。再叠加大环境(国内自循环+国进民退),北京优势会更加明显。

不过今年房地产崩盘速度太快了,快到等不及成都追上广州了,所以我说过今年全国所有房子都不建议购买。

谭谈投研
财经自媒体,只写有意义的事情,看我文章不会浪费您的时间。 有个知识星球也叫《谭谈投研》,分享只敢给粉丝看的文章。 有个小号叫《谭谈研究》,希望这辈子不要用到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