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巴克想要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爆出,立刻登上国际新闻的头版头条。
对此,星巴克只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应:致力于在华发展,正努力寻找最佳增长道路。
在我看来,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的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毕竟星巴克在中国的好日子早已到头。连续3个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连续8个季度客单价下跌,明眼人都能看到星巴克中国的颓势。
还有新加坡龙头房企凯德集团,打算卖掉浦发大厦。浦发大厦可不是普通写字楼,算是地标建筑,停车费据说最高可达80元/每小时,和陆家嘴三件套仅一街之隔。
不仅是星巴克和凯德集团,最近很多外资都在撤离中国。
韩国的LG撤离中国,位于南京的新能源工厂开始启动大规模裁员赔偿方案是n+3加补发年终奖。不得不说论赔偿,外资还是遥遥领先。
上周美国的上海百特医疗也退出了中国市场,这是一家做输液业务的公司。
同月,美国富达也大裁员,赔偿方案n+8。
大众也大裁员,赔偿方案n+6。
9月,日本松下离开中国,并且计划投资100亿日元将中高端空调生产线撤回日本。
美国强生多个生产线裁员,赔偿n+3。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企选择撤离中国,原因很简单:成本压力大,全球竞争激烈,订单减少。
中国消费能力快速下滑,海外豪车品牌纷纷降价,只为保住市场份额。要知道这些豪车之前可要加价才能购买,现在也沦落到打价格战的地步了。
但即使自降身段大降价,依旧无法维持之前的销量水平。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销量基本在每个城市都下滑了30%左右。
目前外资也对中国经济及其不信任,纷纷看空我们。
高盛:预测中国GDP增速从2024年的4.9%,下滑到4.5%。
摩根斯坦利:全球团队预测2025年实际GDP增速下滑至3%,CPI增速下滑到0.1%。
瑞银集团:预测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放缓至4.0%,名义GDP增速放缓至3.8%,隐含物价水平继续下降。
巴克莱:预测GDP增速放缓至4%,消费增速继续下滑到3%。
而且他们不是放嘴炮,而是真的把钱转移了。最近两年,外资在陆续卖出A股。即使现在行情不错的情况下,他们也在卖出。感觉他们根本不信A股会反弹出现牛市,而是想着趁解套了赶紧走人。
而且现在的全球背景下,大家考虑的更多是安全,而不是效率。日本商会在23年12月做了一个调查,1700家日本企业有48%考虑撤离中国,考虑增加投资的只有13%。
不过这些公司裁员并没有被骂,因为补偿金确实给得多。要知道很多私企都是不给补偿金的,也不怕大家去打仲裁。因为入职下个公司要背调,如果背调发现有仲裁记录,可能会中止录取。下家也不想判断到底是谁的错,反正现在失业的人多,再选一个没打过仲裁的就好了。
所以外企对员工真的很厚道,确实需要很多私企学习。打工人青春奉献给你了,身体也奉献给你了,结果最后像扫垃圾一样把人扫走,特别不厚道。
外企被裁的员工就没有这个烦恼,很多人赔偿金都有大几万的,房贷车贷也还了,至少还能舒舒服服过个年,给自己放个假。所以选择大于努力,有些人一开始选就选错了,就没有这个机会。
不得不说在劳动法这方面,外企真是我们的朋友。
可惜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外企开始纷纷撤离中国市场了,现在想进外企是很难的,因为属于是裁员阶段。
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不是一件好事情,让本来就很恶劣的就业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写了一篇现在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文章,大家都说是文科生。其实不论文科还是工科,现在都很难。
下面这位同学就是工科的,学历实习都够好,20年还有50万的总包,现在只有6000的月薪。没法说啥,时也命也。
为了防止有人说工科不好很正常,互联网是好的,我决定放一个互联网的案例上来。
有人说国内失业五部曲:
第一步,先去考编,把自信耗空。
第二步,开咖啡店、餐饮店,把存款耗空。
第三步,做自媒体,没有流量,把时间耗空。
第四步,开滴滴送外卖,把身体耗空。
第五步,去当保安,把自尊耗空。
寒冬已至,有份工作就行,不要轻易裸辞创业,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