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消毒剂浓度监测中的“规定数量”到底是多少?
学术
健康
2024-12-18 09:07
陕西
导 读:
看到老师问“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中的“规定数量的一半”是多少条,笔者也是一愣,学习完WS 506-2016后,我们都知道内镜消毒液要进行浓度监测,但自己好像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WS 506-2016《软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7.2 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
7.2.1 浓度监测
7.2.1.1 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浓度监测。
7.2.1.2 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的,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
内镜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未明确规定浓度监测频率的,WS 506-2016针对性提出了3类消毒/灭菌剂浓度监测要求。我们主要看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中的“规定数量”如何理解。笔者请教并咨询了从事内镜洗消的前辈以及厂家,了解到,早些年一些内镜消毒剂说明书中明确标注了可消毒内镜的条数。比如某消毒剂说明书注明:最多可重复消毒200条内镜。那么,按照规范要求,在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200条)的一半(100条)后,消毒每条内镜前先监测浓度。因为内镜残存的水分会不断稀释消毒剂,消毒至规定数量的一半时,消毒剂出现浓度不合格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要求此后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但后来由于部分厂家过度吹嘘、夸大消毒剂可消毒内镜数量(恶性竞争),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内镜诊疗量较少,达到规定可消毒内镜数量的时间过久(有的可能数月)。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以消毒内镜数量评估消毒剂重复使用时间的方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上内容多来自他人口述,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当下,常见的内镜消毒液多直接注明了最长重复使用时间,且以14天常见,如下图是分别以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两款内镜消毒液,都注明了“最多可重复使用14天”,但需每次(每天)使用前监测浓度。当然,尽管内镜消毒剂明确规定了重复使用时间,但需注意其限定词“最多”,不能让“14天”成为枷锁。消毒剂使用14天时,即使浓度仍然合格,也应当更换,反之,消毒剂浓度不达标,即使使用不足14天,也应当立即更换。同时,我们也需控制一些影响内镜消毒剂重复使用时间的主要因素,如:1.清洗质量:有机物能消耗或抑制消毒剂的杀菌能力,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若内镜清洗不彻底,血液、黏液、药液、清洁剂等残留物较多,不仅会缩短消毒剂的重复使用时间,还会影响消毒效果。2.水分残留:尽管规范强调漂洗后要向各管道充气去除水分,并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但并不能做到完全干燥,所以消毒过程中每条内镜残留水分会不断稀释消毒剂。当然,各个单位内镜诊疗量差异较大,消毒内镜的数量也是通过以上两方面影响消毒剂的重复使用时间。内镜消毒剂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个重点--切忌中途添加消毒剂。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镜带走部分消毒剂导致剩余部分不足以浸没内镜,或是消毒剂使用还没有几天就出现浓度不达标,这些情况下有的老师可能觉得直接更换有点“浪费”,直接在消毒槽中添加新的消毒剂,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对于内镜消毒剂浓度监测中的“规定数量”的不理解,源于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即未曾耳闻目睹,但这已不是重点。由内镜诊疗引起的医院感染并不少见,内镜合格、规范的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措施,消毒剂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一环。所以,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规范进行内镜消毒剂浓度监测,规避影响消毒剂使用的危险因素,在这一环节上消除感染发生的风险。各位老师请注意,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想如常看感控plus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需要您每一次阅读后,在文章最右下方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的新文章推送后,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否则,您的微信中可能无法显示每日的推文更新信息。或者您可按下面步骤将感控plus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期的精彩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