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雄:治“劳”独重脾肾,“燥”证宜分温凉

健康   2024-09-07 23:00   江苏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导读:今天一起学习费伯雄先生的学术思想。

费伯雄(1810~1885年),字晋卿,清·嘉庆、光绪年间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医家。

治劳独重脾肾



治劳独重脾肾,费氏频受越人虚劳诸证,过中不治思想的影响,认为凡虚劳内伤之病“不出气血两途。”而气血虚弱之治,又“莫重于脾肾”。

肾藏精,精化气,“气之根在肾”;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母,是气血生化的源泉,二脏健康,他脏纵有不足,气血足供挹注,全体相生,诸病自已。

他认为孙思邈“补脾不如补肾”,许叔微“补肾不如补脾”之说,实有相反相成之意。

可见,脾肾实乃虚劳内伤之治的关键所在,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必须注意有升降敛举之不同。

补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濡,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降之”;补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煦之,主上升,虚则下陷,当举而升之”。

费氏又说:“人身之气血,全赖水谷之气以生”, “脾胃不败,则正气犹存,病家所以重胃气也”,强调虚劳之治,时时应以中焦脾胃之气为务。

在选方用药的时候,无论补脾补肾,必须注意避免使用“阴寒腥浊”之品,以防克伐脾气,影响气血生化,反对近人治疗虚劳,不是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就是大造丸用龟板、黄柏的孟浪做法,指出应以“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的和法缓治。

并定拯阴理劳、拯阳理劳二方,一宗生脉,习用人参、麦冬、五味养阴生津, 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甘草、扁豆健脾益胃,药用甘寒,滋化源而补阴血;一宗保元,以人参、黄芪大补元气,肉桂温阳, 白术、陈皮、红枣补益脾气等,剂属甘温,补真元而益阳气,皆立法和缓,不燥不腻,确无伤阴败胃之弊。

燥证宜分温凉



费氏论燥,从临床辨证实际出发,悉心深究,释义确切, 每在前人认识基础上多有新见。

他认为“燥为六淫之一”,乃四时秋季之主气,也是重要的病机,《内经》虽有记载,但略而不详,并未大畅其说,故“世俗相沿,误以湿病为燥病,解者亦竟以燥病为湿病”,概念混淆。

首加发挥的是金·刘完素,他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条,实“独具只眼”,而“开后世治燥之法门”。费氏平生服膺喻氏之学,谓秋燥论“独具只眼,大声喝破”。

同时,又指出喻氏关于 “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的说法,具有片面性。

他认为:“立秋之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园相”。

尽发秋燥之底蕴,不啻纠正了古人论燥的误解与偏执,尚确立了燥分温、凉的两大法门,至今为临床医家辨燥所沿用。

在对秋燥的治疗上,费氏参合其所受燥热、燥凉之不同,以凉燥、热燥为纲,制方选药,不同施治,如肺受燥热,发热咳嗽,干咳无痰,鼻燥咽干,甚则胸痛失血,用清金保肺汤, 常用天冬、麦冬、南沙参、北沙参、蒌皮、桑白皮、蛤粉、 贝母、玉竹等药,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肺受燥凉,咳而微喘,甚则胁痛,气郁不下,用润肺汤,药用沙参、蒌仁、桑白皮、苏子、杏仁、旋覆花等,润燥降气,利肺化痰。

他如心燥、肝燥、肾燥等,大都宗此法。从而纠正了前世医家治燥不辨温、凉,动辄以辛温统治秋燥的窠臼。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清代名医医术荟萃》,徐荣庆、周珩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4.12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罗大伦: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病,都在受了情绪刺激之后
沈氏女科治疗贫血的特殊药对,大部分人不会用的2味药
//////////
【 阅读往期精彩】

#中医入门合集  #十二经络白话解  #东海医集
#老中医经验  #中医妙方  #验方秘方  #国医大师
#伤寒名医验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四君子汤  #病因赋  #药性赋
#药性歌括400味  #医学三字经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中医连载合集
-END-


小白郎仲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养生健康爱好者等参考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