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忻州故事.传秀容美名
一个”土老冒”的追求
潘俊英
作协举办会员作品印刷成册座谈会。只所以称之为“印刷成册”,因为没有书号,不能称“发行”。五位作者,一位临近退休,两位耄耋之年,一位年近八旬,皆为工薪阶层;还有一位刚及古稀,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属那些“高贵”者称呼的”土老冒”。有买书号的钱能印几册书?用祖宗的汉字去收藏自己的情怀,去激励自家后人足矣。
座谈会结束了,可脑子里,自己的会议才开始了,较认真地研究其中那个货真价实的庄稼汉,那个“高贵“者们认为的”土老冒”作者——吴瑞。
吴瑞,一个精精干干的小老头,出生在神池县一个小山村,最高学历高中。一个“穷”字把他的户籍永远地册封在农户里。
他穷到什么程度?读高中时,每月伙食费平均6.3元,学校给他的助学金4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可下差的2.3元却很难交上。
吴瑞是这样筹措的。课余返家和妈妈上山捡柴,然后和妈妈背到县城沿街窜巷上门叫卖。如此几分几角的积攒伙食费,去完成对额定课程的汲取。
就因为一个”穷”,所有农活都干过,祖辈耕耘的土地,他用滚烫的汗水浇灌过,可农民的产品在交换过程中啥时候值钱过?
于是,农民工的活全干过,小商小贩之路他走过,他和老祖宗一样在求生存的路上,不仅要填饱自己的肚,还必须要挑起沉重的一家之主的责任。
他要养活老婆,他要抚养孩子;他要老婆和孩子不用去捡柴凑伙食费,他要不让孩子因为那个“穷”换来辍学、换来失望、换来人生的渺茫。他要让孩子们踏着他的肩膀看到通向幸福的康庄。
他仅仅是赚钱一条道吗?一个农民还要怎样?如今,社会上有多多少少的本科生不是他们的父母在穷怕了、穷够了的时候,咬着牙在没有路的崎岖中为他们铺路?
农民简朴的理念,就是让家人在吃饱的同时别让孩子们继续他们的脚踪、步他们的老路。
吴瑞,没有脱开那个理念,一个坚固的”农”划死了他的路。他不得不踩着父辈的脚印去寻出路。
正是如此标本的农民,被人看不起的“土老冒”,在艰难的循规蹈矩重复祖辈们脚印的历程中,用肩膀扛出一个个的国之栋梁,用汗水浇灌出一代代各行各业的人才。
吴瑞,在谋求生活物质基础的同时,始终没有丢弃他的精神追求。他用他那在如今社会并不起眼的高中底子扑进诗的海洋。用他那高中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跃入格律诗词的汪洋去享受去搏浪。
自作协建微信群,吴瑞每日至少一首,往往一日几首供人分享。二年多从未间断,诗友们读着他的诗词,摸着他的脉搏,随着他的情感而喜、而怒、而哀、而乐。
如果,吴瑞不说,诗友们无论如何都不知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人们惯称的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今天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中国农民,远远不是只知温饱而后侃大山的庄稼汉,他们虽然处在社会最基层,但他们追求的精神境界,却令不少所谓”高贵”者亦是望尘莫及的。
2024.11.17
更多精彩请点击
忻州大剧院
更多活动,敬请期待
点击二维码购忻州大剧院演出票更优惠
v
投稿
邮 箱:512440714@qq.com
微 信:13935024662
编 辑:梁俊杰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