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他宣称自己乃关公降世,刀枪不入,那不妨以火炮洋枪加以验证——记西什库教堂之战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55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7 分钟)
有道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注。
此言一出,想必此刻的您应该很多感触,咱们共同经历过以实践取代口号的岁月,进而得出真理的过程。
如果咱们把这段话从细节上升华一下,应该可以表述为:物理实践,是检验特异功能的唯一标准。如果继续升华,那么可以表述为:大炮火枪,是检验神魔降世刀枪不入到底是真是假的唯一标准。
文明的进阶,体现在马克沁机枪广泛运用的另一个重大体现。
故事发生在西什库教堂
看到以上的文字,您可能会迟疑,今天这是要讲什么呢?
今天,咱们要讲一个刀枪不入的故事。
·时间地点与人物
公元1900年6月15日傍晚,寂静的京城城西西什库大街,突然的喧嚣瞬间划破本应有的宁静。
由端王载漪所率领的一队义和团开始进攻位于这条街上的西什库教堂。时任“正权”主教的,是被公认为“中国通”的法籍传教士樊国梁,他因常年旅居中国传教、谙熟中国官场政治,而在外交界享有盛誉。
众所周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岁月?又是处在何等的变革与不确定的烟火气息下的朝夕?
当义和团在京城做大时,樊国梁似乎意识到了危险,为了保护西什库主教座堂,以及躲藏其中的3000余名外国教士和中外教徒,他遣人前往位于东交民巷的法国公使馆,请求使馆卫队提供护卫。随即,法国和意大利的驻华公使馆共派遣了四十余名士兵护卫西什库教堂。
土火药炸出来的大坑
战斗打响后,法意士兵很快与进攻的义和团展开激战,打退其冲锋。围困教堂的义和团曾经使用自制的穿屋火龙、炸弹、抬杠等火器向教堂发动进攻,守军则以快枪与之对战。可惜并没有实际的画面记载那一幕,理论上讲,这是不同思维下的博弈。一边是自制的火器,另一边是真正的便携式战斗机枪。
从6月17日起,清军也参加了进攻。这一下性质就变了。
义和团挖地道,埋地雷,4次爆炸,炸毁了仁慈堂,炸死教民和儿童400多人。但是教堂依旧顽强坚守。由于缺少粮食,经过半个月的围困后,教堂内的人员将作役用骡马和战马全部吃光,并且开始食用院内的树皮和野草。驻守部队的指挥官和副指挥官陆续战死。尽管只有“41条枪”,但西什库教堂却始终未被攻陷。
攻打不下教堂,该怎么办呢?轮到本文的主角华丽登场了。
·启秀其人其事
他叫启秀,没错,就如同您想的那样,您见过身边有姓“启”的吗?启秀其人是满人,对外不称姓氏,仅称名,其为相对很罕见的满族姓氏库雅喇氏。
公元1839年,腐朽的满清被迫打开大门的前一年,启秀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正白旗家族库雅喇家。同治四年乙丑科科举,时年26周岁的启秀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礼部侍郎。
原本他的生命就应该在这八股交错的无效运营中碌碌无为,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可他,却偏要青史留名。
这次,他遇到了赏识他的贵人-徐桐。
咱们系列内上一辑可讲过徐桐这个人的故事,徐家父子二人把搞笑诠释到了极致,在此暂且不表。徐桐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可以联想一下,所以徐桐赏识的启秀,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人。
公元1898年,戊戌六君子事件后,启秀受到徐桐向慈禧老太的引荐,得以授礼部尚书,命充军机大臣兼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一年,他59周岁,似乎已经飞黄腾达了。
两年后的1901年的这一天,西什库教堂门口,位高权重的启秀心急火燎,攻不下教堂,怎么向上面交代呢?来吧,上神功。
启秀向端王载漪、庄亲王载勋等激进派献策,推荐“五台山老和尚普净”,称老和尚可攻破西什库教堂。这一次推荐后,启秀有信心必胜。但是,身旁听到的人却都在偷笑。当时还有一个人与启秀想的是一样的,这个人就是慈禧。慈禧听说有三个山东的僧人,分别名叫普法、余蛮子、周汉,据说这三个人刀枪不入,请来就可以灭掉洋人的教堂。
可惜没人引荐,这三位僧人终究免去了一顿枪子儿。真正被启秀请来的普净老和尚可就没这么走运了。老和尚对外宣传自己刀枪不入,什么洋枪火炮都不怕,如果身边人相信也还倒好,糊弄一下傻子是当时的社会主流。但是悲剧的是,老和尚自己也信了。此所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普净老和尚到了之后,自称关公下凡附身,随即进行了一场cosplay秀,将自己角色扮演成民俗形象中的关公,拿着仿制的青龙偃月刀与《春秋》,骑着类似赤兔马的红马,进攻教堂。不料,还没靠近教堂,一颗子弹飞来,老和尚即刻阵亡,马倒是逃回了。
清末的老学究高树所作的《金銮琐记》,详实记载了普净的遭遇:“尚书启秀函请五台山普净,来京攻西什库教堂。僧言关圣降神附其身,携青龙刀一柄、《春秋》一部,骑赤兔马往攻,入阵便中炮亡,惟马逃归。”
有赖于如此奇妙的行文笔法,将画面感充分的体现出来,汉语的博大精深再次彰显。
·他的结局
老和尚一秒钟就现原形了,那么始作俑者,咱们的尚书大人启秀是什么结局呢?
1900年之前的教堂剪影
启秀不久也被八国联军俘虏。联军认定启秀为祸首之一,要求严惩,并且将其处理方式写进了著名的《辛丑条约》中,条约要求,处死启秀。公元1901年,苟活了小半年的尚书大人被问斩于菜市口,结束了61年的搞笑人生。
·学者笔下的稀奇
有两位学者,说是学者也算不上,其实是晚清的两位官员,记录了以上桥段。咱们看看文人是如何理解矛盾与差异的。
进士陈恒庆在《谏书稀庵笔记·义和拳》中写道:
“大学士启秀献策于端王、庄王曰:‘此等义和拳,道术尚浅。五台山有老和尚,其道最深,宜飞檄请之。’乃专骑驰请,十日而至。启秀在军机处贺曰:‘明日太平矣。’人问其故,曰:‘五台山大和尚至矣。教堂一毁,则天下大定。’闻者为之匿笑。”
官员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写道:
“尚书启秀奏言,使臣不除,必为后患,五台僧普济,有神兵十万,请召之会歼逆夷。曾廉、王龙文,请用决水灌城之法,引玉泉山水灌使馆,必尽淹毙之。御史彭述,谓义和拳咒炮不燃,其术至神,无畏夷兵。太后亦欲用山东僧普法、余蛮子、周汉三人者。”
言及此,现在再来回答本文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一百多年前,那位自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老和尚,最终的结局怎样了呢?当然是成为不可一世的尚书大人启秀老人家青史留名的跳板罢了。
所以说,马克沁重机枪是促进文明进阶的重要物象呢,什么所谓的刀枪不入,嘴上说说肯定不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