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远万里来到清朝的德国人,用自己的性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文摘   2024-12-14 22:27   四川  

副标题:清朝历史杂谈19-咱们的历史教科书可不曾提及的他的名字,然而他的遇害事件直接成为压死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38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2 分钟)

公元19世纪末期,彼时,羸弱的清朝已经进入苟延残喘的阶段。然而,当时的西方列强其实不愿意清朝加速灭亡,对于西方列强来讲,彻底打开中国市场,将当时的满清政府纳入到世界体系中,以优质的原材料基地以及相对来说较为低廉的人工成本,让满清真正成为工厂,才是列强们的终极愿望。正因如此,您敢相信吗?于公元1896年召开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清政府都受到了邀约,但是满清认为不熟悉国际规则最终拒绝了奥委会的邀请。

当然,这不是今天咱们想要强调的重点。

当时的满清,犹如行将就木的一尊雕像,笨重的身体,庞大的体量,却又处处漏风。此时,如果谁能再推上一把,这尊雕像就会立刻倒塌。咱们事后诸葛亮的说一句,让满清倒塌的最重要推手,当属公元1900年的庚子国难。那一年,八国联军蜂拥而至,其实这里面还算含蓄了,因为慈禧老太太誓言要与全世界为敌,其向十一国宣战,被其宣战的十一个国家当属当时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十一个国家只来了八个。

然而,慈禧所谓的“与全世界为敌”也是有着一定的缘由的,咱们顺藤摸瓜,可以发现,19世纪末期,华夏大地上,尤其是华北一带地区疯狂的排外才是诱发一切的根源。不过,这样的根源导致最终一个在清朝生活了多年的德国人被杀害,进而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闯入。而这个德国人的生平及其遇害的故事,便是今日本文之主旨。

被害的德国驻清公使-克林德

足够多的伏笔,爱讲历史故事的省愚准备给您带来今日份故事-满清末期德国驻清公使克林德遇害事件。咱们含蓄地说一句,他的遇害直接成为压死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克林德”是个错误的翻译

公元1853年11月22日,在德国西部明斯特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一位新生命降生,为这个家庭十个月的等待带来了新的希望。年轻的母亲Cacilie von Luck und Witten(可以翻译为卡西莉·冯·勒克·昂德·维腾)生下一子,可惜的是,孩子的父亲August Joseph von Ketteler(奥古斯特·约瑟夫·冯·凯特勒)在孩子出生前不久去世。所以说,孩子是个遗腹子。

经过家族内部的商议,此子被命名为Clemens August Freiherr von Ketteler,按照德语的发音规则,应该翻译为克莱门斯·奥古斯特·弗莱赫尔·冯·凯特勒。所以,他后来在汉语圈中惯用的姓氏“克林德”本质上是错误的翻译,当然,既然约定俗成百余年,就仍然使用“克林德”予以称呼。

克林德家族其实出了不少名人,他父亲的亲弟弟,也即是他的叔叔,威廉·伊曼纽尔·弗赖赫尔·冯·凯特勒是一位神学家和中间派政治家,曾担任美因茨大主教,在文化斗争期间遭到了俾斯麦政府的迫害。而他哥哥的孩子,也即是他的侄子,外交官威廉·弗赖赫尔·冯·凯特勒因反对希特勒而于1938年在维也纳被纳粹党卫军安全部门杀害。他还有一位亲戚,根据旁支史料的推测,很可能是他的姑父,名叫路易斯·弗朗谢·德斯佩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元帅。这是一个神奇的家庭,也是当时贵族出身的人们的使命与归宿。

·从业后,逐步成为驻清公使

1873年,时年20周岁的克林德从明斯特和科斯费尔德毕业,然后他便进入普鲁士军队服役,直到1882年被任命加入德意志帝国外交使团。在他正式被任命为外交使团之前,其实他早已经来踏足了清朝这片土地。

1880年至1889年间,他在德国驻广州和天津领事馆担任翻译。,九年服役期满后,他于1889年回德。之后去往美国华盛顿特区(时间轴为1892年-1896年)和墨西哥(时间轴为1896年-1899年)任职。1897年之时,已经44岁的他才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他与美国密歇根中央铁路公司总经理的女儿莫德·莱亚德结婚。

公元1899年,满清在风雨飘摇中的时候,克林德再次来到清朝,此番,他携带家眷居住于北京,正式成为德国驻清朝的特命全权公使。众所周知,当时的清朝,尤以整个华北地区为最甚,呈现出无理由排外的风气中。所以,风雨飘摇下的满清,也铸就了风雨飘摇下的克林德之公使生涯。

1900年5月31日至6月3日,八国警卫约400人进入北京保护使馆区及西什库教堂6月6日,直隶总督裕禄电告总理衙门,称义和团民自焚毁铁路电杆之后愈加猖獗,明目张胆,不服劝谕,也在天津焚杀教民。此处,咱们多说一句,义和团民其实仅仅是表面上的枪而已,而手持这杆枪的人,正是慈禧那个老太婆。别问原因,这就是不容辩驳的事实。

没错,今天的故事,还是发生在辫子时期

芦保津芦铁路有兵分守,但义和团仍肆意焚毁,在各处拆毁教堂,各国洋人已甚忧愤,“而天津租界之洋人尤感惊恐,屡以中国办理太松,欲派兵助剿为言,此时我军自行剿办,尚可操纵自如,若至外人干预,则事更难措手”,目睹现在情况,拳民断非劝导所能解散,“趁此匪势初起,必须剿抚并用,尚可克期而定”。

咱们有一说一,当时的直隶总督裕禄是少有的清醒的人。

一周后的6月10日,义和团大规模开进北京,而北京与外界的电报通讯因电线杆被义和团破坏而中断。各国政府因无法与使馆联络而商组联军进京保卫使馆。6月11日,日本使馆记录员杉山彬在永定门外被甘军杀死,同日列强在天津组成联军先遣队前往北京,途中遭到清军及义和团的阻击。

六天后的6月16日,北京前门一带约四千家商铺被义和团民烧成废墟。言及此不得不说一句,任何时候暴民的初衷都是不曾改变的,不是说好“扶清灭洋”吗?烧掉别人商铺算是什么举动?

慈禧老太婆随即召开御前会议,亦曾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但是第二天,惊人的一百八十度大反转出现,慈禧收到了洋人出兵同时还要求她归政于光绪帝的虚假情报。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提供的虚假情报呢?别忘了,后来那些名字被写进《辛丑条约》中被要求必须处死的那群人,就是他们以所谓的“既得利益者”自居,枉顾正义进而强行支持一个腐朽的满清政权,在慈禧耳旁鼓吹完全反智的说辞,导致事态进一步升级。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切又与德国驻清国的公使先生克林德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当时他自己也认为没什么关系。

·遇害始末

可想而知,在那种情况下,当时清朝的社会风气以及排外氛围已经到达了何等的程度。

三天后的6月19日,清政府总理衙门照会各国驻华使节“限二十四小时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当晚,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以路途安全无保障为由,要求延缓离京日期,并要求次日上午9时前给予答复。

6月20日上午8时,克林德未能说服各国公使一同行动,遂独自带同翻译柯达士乘轿从东交民巷使馆,前往东单牌楼北大街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交涉。克林德决定不带四名德国卫兵,两乘轿子只有两名没有武装的马伕随行。

这画作才叫一个传神

翻译柯达士看到克林德腰上没有挂平常带的左轮手枪,也就没有带枪。途中走到东单牌楼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克林德被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枪队章京恩海击毙,柯达士受伤,轿伕逃走。据前导马伕刘玉成事后对德国政府的供词,他听到几声几乎是同时的枪响,回头看到一队清军手持步枪,愤怒的推撞克林德的轿子,而克林德在轿子中一动不动。

所以,这里基本上可以被推测出,真正杀害克林德的就是清军,义和团的恩海不过又只是被利用了而已。

也就这样,一个国家的公使先生克林德在其所驻的国家被人枪杀,享年46周岁。克林德被杀违反了国际法中“外交人员人身不可受侵犯”的原则。随即,一场不可避免的巨大风波,席卷而来。

·身后之事

一天后的6月21日,清政府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十一国同时宣战。咱们前文叙述过,与其说与十一国宣战,不如说更像是慈禧老太婆为了泄私愤,而向全世界宣战。因为慈禧显然不可能有较高的大局观,她所担心的,仅仅是光绪帝对其进行夺权,她完全不会在意也不懂文明世界运行的规则。

在清廷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当然,这个伟大的举动也是慈禧老太太亲自下达的。

克林德被杀事件发生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决意报复中国,正式派遣2万多人的对华远征军,由瓦德西元帅指挥。不过这支部队尚未抵达中国,战争已经结束。

击毙克林德的神机营章京恩海被德国判处死刑,1900年12月31日,依中国惯例斩首。

被捕的恩海,他不过就是炮灰而已

1901年清朝战败以后,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修建一座品级相当的石牌坊。1901年9月4日,专使醇亲王载沣在柏林代表大清国向德国皇帝道歉。咱们之前的文章介绍过,载沣是光绪帝的弟弟,宣统帝的亲爹。

“克林德碑”牌坊横跨在繁华的东单北大街上,于1901年6月25日开工,1903年1月8日竣工,是汉白玉蓝琉璃瓦庑殿顶式,形制是四柱三间七楼,碑文用拉丁语、德语、汉语三种文字,表达清朝皇帝对克林德被杀的惋惜。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8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将牌坊迁往中央公园,将坊额改为“公理战胜”,但规模缩小为三楼。

1920年7月4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在中央公园内为新落成的纪念坊举行落成典礼。1953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再次改名为保卫和平坊。

仔细想来,克林德公使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华夏大地上被清廷残酷统治两百余年的普通民众的喘息的机会。在八国联军蜂拥而至的十一年后,满清从中华历史的长卷里彻底下架。所以,时至今日,您会如何再看待克林德的被害事件呢?不妨留下您的见解。完。


省愚杂谈
谈古论今,道不尽的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