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身边的重臣-刚毅,一个影响历史但名字与人品完全不匹配的人

文摘   2024-12-16 23:50   四川  

副标题:清朝历史杂谈18-刘鹗《老残游记》写到的“清官比贪官还可恨”的原型,这人取的名字稍微有点搞笑了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31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0 分钟)

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需要看清楚一个问题,即是,专制王朝末期,如果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行恶,却假托于善,这基本上对于民众来讲就是灾难。

看到这句话,或许有朋友猜测咱们今天会讲慈禧?各位看官切莫着急,今天咱们不讲慈禧,讲一下慈禧身边的一个人。

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幕后真正的推手便是慈禧,这个深居宫中的老太太,想要了解义和团势必要有其信任的人对其汇报。而当时慈禧身边诸多被信任的人之中,便有今日文章之主角。他的名字,叫做刚毅。

他不姓刚,他是满族他他拉氏,按照满族传统命名的习惯,只称呼名,不称呼姓氏,所以对外只称刚毅。作为满洲镶蓝旗的人,传到刚毅这一代其实早已经深度汉化,鉴于此,刚毅也如同汉族官僚文人一样为自己取字为子良。他良不良,咱们倒是不清楚,他倒是真正青史留名了。因为,他用自己后半生的卓绝表现,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辛丑条约》之上。

骗别人可以,千万别把自己也骗了

也如同本文第一段所埋下的伏笔一般,他多行恶事,却假托于善,将当时整个国家危难的局面一步步推向难以解决的深渊。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咱们是时候重新挖掘一下过去历史上留下的点滴,对那些教科书都不愿意留下过多描绘的历史人物进行新的审视。

足够多的伏笔,在“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的省愚惯用开头语的衬托下,咱们开始今天故事的讲述-刚毅,一个名字与人品完全不匹配的人。

·五十七岁之前,默默无闻

用一句稍微负责任的话说,五十七岁之前,刚毅可谓默默无闻。这里的默默无闻是相对于其最后几年用惊人的表现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辛丑条约》相比较。

作为满洲旗人,他出生后便自带着几分特殊体制保护的富贵。所以,这几乎也能解释为何在19世纪最后几年,他依然苟延残喘维护着满清这个卑微的体制,因为不管怎样卑微,刚毅都是满清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既然能够受益,便势必要用狂妄无知的伪装继续维护这份特权。任何时候皆如此。

公元1837年,刚毅出生在镶蓝旗他他拉氏家中,因为是满洲人,刚毅无需通过科举赢得名望,而是走了笔贴式的这条路。笔帖式是清朝满人专属官职之一,此官职配置于朝廷或地方的辅助部门,品等为正六品至正九品。该官职主要从事工作为负责翻译汉、满章奏与文书抄写,清初还负责奏章满汉文间的校注。如今社会,不少家长都想着如果孩子读书不行就换条赛道,回过头去看看刚毅他们这群人,当初满清就为他们准备好了专门的赛道。再仔细看,满清灭亡后,笔贴式这个官职就没了,您想想他是不是要誓死维护满清统治为他们这群人所量身定制的专属赛道呢?

不认识此人,形象倒是很典型

笔贴式做得不错,刚毅逐渐升为郎中,又在刑部任内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时论所誉,晋升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可以说,那时候的刚毅,年轻有为,心中充满着对于未来的无限畅想。但是,很快,他的阶层弊端性便体现无疑。

光绪十一年,是为公元1885年,48岁的刚毅出任山西巡抚,在黄河河套屯田并设官治理。三年后的1888年,调任江苏巡抚,适逢苏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刚毅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整修当地水利工程,特别是整治了上海境内的蕰藻浜和吴淞江。如果说,这时候他恰好就去世了,那么不用多说,这刚毅绝对是另一种方式被褒扬着青史留名。可惜谁知道进入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依然守旧且思想僵化的他,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五十七岁看准时机,用谄媚一步登天

刚毅开始在慈禧身边展露头脚,那还得算是甲午战争的时候。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刚毅积极主战,因此受到了誓言要与全世界为敌的慈禧老太太的赏识。自那以后,刚毅遂进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兼礼部侍郎。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刚毅不过最高任职为一省之巡抚,此时官居礼部侍郎的他,就已经成为能够面圣的高级官僚了。不仅能面圣,还能面慈禧,这可就话题满满的既视感了。

此时的他,因为投石问路似乎问对了方向,问得慈禧老太太满心欢喜,所以其内心里的戏势必变得更加丰富,他也祈求更大的富贵。

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七岁,可以说,远超过了当时华夏大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平均寿命。

当然,不久后,甲午战争结束,等待着满清的是继续割地赔款。但是割的地又不是慈禧家的,也不是刚毅家的,所以他们似乎毫不在乎。对于慈禧、刚毅这群人,他们要做的,就是单纯的要用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去对抗当时已经形成体系的文明世界。

机会来了,三年后,是为公元1897年,刚毅人生路上另外一个重要的人毓贤闯入了他的生活中。当然,此人的奇特经历留着咱们以后再详讲。毓贤入北京后,便向大学士刚毅等亲贵,力荐义和团拳民可用,为义和团事件的先声。此处,毓贤还向两位受到慈禧重用的王族宗室力荐,这两位分别是端王载漪与庄王载勋。

光绪二十四年,是为公元1898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没错,戊戌变法。不由分说,誓言要与全世界为敌的刚毅是反对变法的急先锋。

因坚持反对戊戌变法,甚至刚毅此人居然敢毫不避讳地主张废黜光绪帝,再一次受到了慈禧老太太的赏识,其随即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成为慈禧致密亲信之一。

同年农历八月,刚毅成为监斩维新志士谭嗣同等人的监斩官。不言而喻,因为这一身份,他必然成为了华夏大地历史进程中奸佞小人一册里不可多得的人。

特色

梁启超先生所做书作《谭嗣同传》记当时的情况:“谭嗣同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

一年后的公元1899年,为中央政府解决财政困难,赴南方各省督办税务,其间多有搜刮各地的行为,一时舆论哗然,称其为“搜刮大王”。可以说,此时的刚毅,已经完全不管其身后如何被评价了,着实令人难以想象,用今天的话讲,吃相过于难看。

·六十三岁修成正果,病死在路上

这样的人,结局是怎样的呢?别急,公元1900年到来的时候,便是刚毅与他的小伙伴们修成正果的时候。

这一年,是为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进入北京时,刚毅与载漪等人出于极端的排外心理,主张招抚义和团,希望能利用义和团的“仙术”达到“扶清灭洋”的效果。对的,仙术意味着什么呢?大概就是装神弄鬼招来孙悟空、牛魔王这些传说中的人物与满清拥趸一起对抗西洋人的神仙之术。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他们要使用的一些具备魔法的物品,此处为了卫生健康,不便详述。

同年农历六月,刚毅和赵舒翘等前往顺天府良乡县、涿州一带察看义和团虚实,回朝后胁迫赵舒翘向慈禧太后报告“其术可用”,遂同载勋被任命为统率义和团大臣,率领义和团同八国联军开战。当年八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刚毅随同慈禧太后“西狩”,途中病死于山西侯马镇,结束了六十三年的生命。

人们每当准备嘲讽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把其被俘虏戏称为“北狩”,殊不知时代过了几百年,文明认知毫无长进,错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满清,对于“西狩”似乎内心里并无太多的波澜。

当然,这也与“西狩”过程中,慈禧重臣刚毅病逝有关。可以毫不避讳地讲,刚毅在逝世这件事情上,算是完成了其人生中最伟大的使命。

战后,西方列强将刚毅列为主要战犯之一,并且写进了著名的《辛丑条约》中,要求慈禧太后加以惩处。慈禧以其先死,未加以追究,但追夺其原有全部官职。哎,太便宜他了。

刚毅与前文提及的毓贤皆是刘鹗《老残游记》中清官比贪官可恨的代表。或许,这里影射的还不仅仅是刚毅与毓贤两个人,而是那个时代满洲八旗这些特权阶层的所有人。因为这些吸血虫一般存在的权贵,导致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几十年风雨飘摇不得安宁,着实十分可惜。


省愚杂谈
谈古论今,道不尽的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