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一个极其细小的细节,解释了清修《明史》为何能修一百年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13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4 分钟)
省愚敲击了近百万字有关于明朝历史故事的文字,这当中,介绍了包括南明诸帝甚至监国在内的各位皇帝,选择性介绍了一些后妃,选讲了一大部分藩王支系。如果您问省愚,这些史料都是在哪里看的,那么很显然,在如今相对来说信息交互迅速的现代互联网世界里,《明史》与《明实录》便是最好的参考内容,当然,也有一些非官方史料作为参考,俗称“野史”。
批改过的万斯同《明史》
但是,每提及《明史》,总绕不过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这本书修了一百年,势必经历了多次增删修改,最终才获得了满清统治者的认可,成为流传至今的版本。既然修了这么久,很多东西势必经过了多次修改,直到改到一小部分人满意为止。
近日来,省愚原本为《明朝宗室藩王拾遗集》的内容进行史料整理,不经意间发现一处细节,实在是太离谱。这一处小小的细节,本质上讲是清修《明史》为了避讳清朝而篡改了明朝的历史,并且还犯了明朝的忌讳。
怎么回事呢?请容我慢慢道来。
·沈王支系的谱系
朱元璋第二十一子名叫朱模,封为沈王,最初封地在辽东沈阳,故称沈王。后朱元璋驾崩后,朱棣经过靖难后即位,将这位年幼的弟弟改封在山西,仍然称沈王。
朱元璋为朱模的子孙后裔谱系选择的二十个字为:“佶幼詮勛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这里面含有几个繁体字,简单翻译一下,应该为:“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皙,圭璧澈澄昂。”
所以,沈王的传承,大概就是朱模,朱佶焞,朱幼㙾,朱诠征,朱勋(氵壮),朱胤榿。注意了,这里显然应该是朱胤榿,实际上朱勋(氵壮)与朱胤榿并未实际嗣位沈王,父子两人属于追尊,实际胤字辈,即位的是朱胤榿堂弟朱胤栘。
·《明史》改了一个字,就彻底搞笑了
就是这个名字,在《明史》中的记录就很搞笑了。
《明史·卷一一八》记载:“子恭王诠钲嗣,嘉靖六年薨。孙允桤摄府事,九年卒。无子,再从弟宪王允栘摄府事,凡十年乃嗣封。当是时,沈府诸郡王勋淯、诠并争袭,帝皆切责之,而令允栘嗣。”
“又清源王幼㘧,康王第三子,博学能文词。其后,辅国将军勋涟,从子允杉、允柠、允析,及镇国将军恬烷与诸子呈圻等,并以能诗名,时称沈藩多才焉。”
如果不小心直接略过还不察觉,《明史》为了避讳雍正帝胤禛的“胤”字,以雍正帝强行给自己的兄弟们把“胤”字改为“允”字的做法为借鉴,给明朝沈王支系的朱胤榿、朱胤栘、朱胤杉、朱胤柠、朱胤析,分别改成了朱允榿、朱允栘、朱允杉、朱允柠、朱允析。
关键,为了避讳本朝,篡改前朝的历史,并且将犯了前朝的忌讳,大家都知道建文帝叫朱允炆,朱标子孙后代前五个字为:“允文遵祖训”,这样一来,阅读起《明史》的这一卷,始终觉得很搞笑。
·追思
当然,其实《明史》里面错误,甚至是一些十分荒唐的错误,远比今日这一则短文记录的细节要充分得多。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又不得不去阅读它,这当中饱含着读书人心中难以企及的倔强。
好在,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最后想了一下,本文应该放入《清朝历史杂谈》系列比较合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