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明朝宗室藩王拾遗集10-明明是楚王朱桢嫡次子的一脉,却最终落得三代大宗绝嗣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55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7 分钟)
在开始今天故事之前,咱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古代嫡庶有分的时期,嫡次子算不算是最尴尬的存在呢?很显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嫡次子的顺位是落后于嫡长孙的,甚至还落后于嫡次孙,甚至,庶出的孙子的继承顺位都会在嫡次子之前。所以,嫡次子一辈子到底应该如何过?省愚认为,朱元璋的嫡次子亲王朱樉算是做到了极佳的表率。
此话怎讲呢?嫡次子只要不惹事,同时也不要太过于展露自己的才华,安安静静做一个自己这一支系的话事人即可。这不仅仅是古代帝王家,甚至在一些普通平民家庭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图片稍微有点震撼了
而今日本文所要讲述的这个人,他便是明朝第一位楚王朱桢的嫡次子,他也曾经受到过尊崇与呵护,但是因为三代后大宗绝嗣,最终落得一个郡王国除的结局。并且,一次简单的祭祀,甚至让朝野上下展开了对此不合时宜的行为探讨。
省愚斗胆猜测,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无聊到讲述这么小众的历史故事的地步,鄙人愿做这样一位好事者。今日为大家带来,明朝楚藩寿昌国,三代国除的故事。
·朱桢嫡次子,子女俱见遗忘
咱们之前曾多次提及过,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楚王朱桢懂事确实挺早的,在与自己的王妃王氏生下嫡子之前,便已经有了庶出的长子与次子了。所以,继承楚王的嫡第三子,也即是拥有嫡长子继承制度下第一顺位继承权的朱孟烷已经是其第三子。
再者,朱桢与王妃王氏照理说,感情应该不会太差,两人是否有孕育过女儿不见记录,两人生下的儿子共有两位,除嫡三子,也即是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朱孟烷之外,朱桢之嫡第四子朱孟焯也是由王妃王氏所生。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宗法制度,这位朱孟焯便是朱桢的嫡次子。
如果说,朱孟焯的同母兄长朱孟烷早卒或者没有子嗣的话,那么朱孟焯很显然会成为继任楚王的第一顺位。然而,朱孟烷仅比朱孟焯早一年去世,并且还有四个儿子。由此,至少在楚王第二代的兄弟中,并未出现谁敢于觊觎王位而铤而走险的举动。
1383年出生的朱孟焯,于建文元年正式被册立为寿昌王,这一年他16周岁。理论上,朱孟焯仅比自己的兄长朱孟烷小一岁,也就是这一年的差距,直接导致了两支系最终不同的命运。
史书并未朱孟焯过多的细节,根据“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这一亘古不变的理论进行推测,本身身份就略显尴尬的朱孟焯大概率一生过得平稳顺遂,没有给身边带来过多的苦难,也没有制造太多的冤屈。正统五年,是为公元1440年,朱孟焯薨逝,享年57周岁。
明朝故事细节众多,等待探寻
稍微有一点令人不解的是,朱孟焯去世的时候,尚有四位在世的子女,能够确切的有庶出的次子朱季㘧,以及长女安仁县主,史料还进一步记录了安仁县主的仪宾是为湖广故都指挥佥事张铭之子张信。
思来想去,更加神奇的是,朱孟焯一生迎来子女的年纪略大,史书确切记载的其庶次子朱季㘧便是公元1438年才出生,这距离朱孟焯去世也就两年的时间,甚至,老来得子的那一刻,他已经是一位55周岁的老年人了。
关于朱孟焯长子的记录,以及除长女外其余子女的出生记录均不见记载,或许,这又是一位悄然消逝在历史记忆中的贵族。
·不合时宜的祭扫
公元1448年,是为正统十三年,作为朱孟焯庶次子的朱季㘧才真正获得赐名,这一年,他十周岁。换言之,获得赐名前,可能他只是人们心中的朱老二,并没有实际能够受人避讳的尊名。1449年,十一周岁的朱季㘧正式继位,成为明朝第二任寿昌王。
那么在其父亲朱孟焯去世的1440年,到其正式袭位的1449年之间这一段时间中,寿昌国没有家长,没有取得俸禄的实名,他们靠什么生活呢?这就有赖于朱季㘧的堂哥楚王朱季堄了。
楚王朱桢墓室
史料记载,公元1440年农历五月,寿昌王朱孟焯去世,同年十二月,时任楚王朱季堄向皇帝奏请,称朱孟焯四个在世的子女都没有受封无俸禄养赡,英宗皇帝朱祁镇命每年给米五百石。顺便说一句,这刚出生的朱季㘧算是英宗的叔父,但是他却比英宗年纪小11岁。
朱季㘧受封后,于《明实录》中记载了三件重要的事情,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
景泰五年十月,是为公元1454年初冬,明代宗遣安乡伯张宁为正使、中书舍人朱禋为副使,持节册封武昌卫后所副千户李震的女儿为寿昌王妃。所以,此处的题外话便是,1454年,16周岁的朱季㘧结婚了,妻子是武昌卫后所副千户李震的女儿。
天顺元年十一月,是为公元1457年的初冬,夺门后的明英宗命楚府永安王朱季塾、岳阳王朱季境、寿昌王朱季㘧、襄陵王庶长子朱范址等五人的一百石折色岁禄改为本色。此处记录的背后深层次原因不太经得起过多得推敲,毕竟英宗复辟,给予什么样的奖励或许都是理所应当的。
天顺四年八月,是为公元1460年秋,朱季㘧领步骑二十人出城往灵泉山祭墓,次日还府。而,就是这次似乎很平常的举动,犯了大忌讳。
王府教授被礼部弹劾不能匡谏之罪并被巡按御史逮捕问讯。同年农历九月,明英宗下敕书指责朱季㘧身为宗室举措不慎,在并非祭扫时间的八月未经奏报就擅自出城祭祖,违背礼法,此次不追究,以后不要再犯。从此处,似乎也能阅读出宗法制度背后的残酷,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有人替你买单,买单的方式就是帮助接受惩罚,所谓不能匡谏。这也是当时人力浪费的另外一个体现,如今文明世界的进程有赖于公众人物的举动接受大众的监督,这便是另一种进步。
·禄米过度支取,与无子国除
弘治十五年八月,是为公元1502年秋,朱季㘧薨逝,享年六十四岁。明孝宗得知死讯,辍朝一日,按制度赐葬祭,谥靖和。不过稍微尴尬的是次年正月,查得朱季㘧有过度支取禄米的记录,命朱季㘧及故奉国将军朱荣涟将过度支的禄米免于交还官府。
三年后,朱季㘧的嫡长子朱均铁袭位,成为第三任寿昌王。至于,朱季㘧的子嗣情况。史料并无记载,同时朱均铁的生年也不见记录,猜测其为嫡长子,那么其父64岁之前,朱均铁的年纪大概会在45岁到48岁左右,正因如此,朱均铁在位仅五年便去世。
并且,朱均铁没有子嗣后代,按照当时的做法,最终寿昌国除。大概率寿昌国这一支还是有不少的将军以及中尉级别的宗室,均在朱均铁薨逝后,失去了郡王国存续期间的号召力,成为明朝众多闲散宗室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