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明朝嘉靖帝闹出一个大礼议事件,可知明朝楚王府还曾有过一次小礼仪事件?

文摘   2024-11-04 23:45   四川  

副标题:明朝宗室藩王拾遗集3-对于楚藩小礼仪事件的说法,来自于鄙人的独创,细说楚藩小礼仪事件,这是对于制度的一次终极挑战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7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8 分钟)

众所周知,明朝两百余年国祚,真正开启混乱模式的节点堪称嘉靖朝。嘉靖帝朱厚熜,以小宗承继大宗,却不认自己的伯父为皇考,以自己皇权试图挑战名正言顺体系下的宗法制度。最终掀起一场大礼仪事件,杖毙官员,权力重组。

换言之,皇帝需要认证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却没有能遵守合法性的属性来源,起到极为不佳的错误示范作用。虽说嘉靖朝亦有一段中兴时期,但最终也被迫沦为后世分析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所在。所谓“明始亡于嘉靖”的观点是普遍被大众接受的。

出土自明朝楚王墓的宝物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新上任的皇帝来讲,伯父与爸爸,到底应该怎么称呼,这就如此重要吗?在儒家文化流觞两千年的华夏大地上,称呼的确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座位到底能不能稳固,直接影响自己的儿孙后代如何对待相同的局面。

其实,在嘉靖帝大礼仪事件之前的五十多年前,于武昌府的楚王支系,还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小礼仪事件。很显然,楚藩后来几多风雨的乱象,根本原因也能追溯至此。当上一辈人试图倚仗自己的权力破坏传袭的规矩后,那就不能怪后世子孙继续破坏这种制度了。所谓,上行下效,时间轴上的效仿更有琢磨的意味。

准备好史料,今日,让咱们从明朝楚王支系传承的脉络为基础,浅述楚藩小礼仪事件。

·末代楚王与穆宗平辈

明朝的楚王之位,自首任楚王朱桢开始,总共传承有八代人,按照实际封爵记录来看,受封楚王总共12位。您可能此处会疑问,八代人怎么来的十二任楚王?主要还是因为第八代居然出了四位楚王,四位还是亲兄弟并且是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

此处需要点题的是,传袭至明末在南方各小朝廷势力划分的阶段,楚王王位居然仅传袭至第八代,换言之与穆宗朱载坖平辈。不得不说,楚王支系相较之于皇帝一脉的燕王支系,辈分差距实则很大了。南明的弘光帝、永历帝等,与同时代的楚王竟然是曾孙与曾祖父辈的关系。由此可见楚王支系传袭较慢是不争的事实。

首任楚王朱桢薨逝后,由其嫡第三子朱孟烷嗣位;朱孟烷虽是嫡第三子,其实实际上是嫡子中的最长一位,其有两位庶出的哥哥。

第二任楚王朱孟烷薨逝后,由其庶长子朱季堄嗣位,朱孟烷无嫡子,庶长子顺位最高。

第三任楚王朱季堄薨逝后无子,由其庶二弟朱季埱嗣位

第四任楚王朱季埱薨逝后无子,其庶三弟朱季塛与其同年去世,转由朱季塛庶长子朱均鈋按照最高顺位嗣位,此处划重点后面细讲。

第五任楚王朱均鈋薨逝后,由其嫡长子朱荣㳦嗣位。

第六任楚王朱荣㳦薨逝后,由其庶长子朱显荣嗣位

第七任楚王朱显荣薨逝后,由其庶三子朱英㷿嗣位,此处为何是庶三子?暂且不表,后面详谈。

第八任楚王朱英㷿薨逝后,先后由其长子、次子、三子、四子,按照顺序与顺位先后承嗣楚王之位。

朱英㷿长子名朱华奎,五行属土,与穆宗朱载坖平辈。

·楚藩小礼仪,省愚自创之论述

根据上述楚王支系传承,首先出现异常的是,第五任楚王朱均鈋的认命上,这也即是省愚所述的楚藩小礼仪。

诚然,整个学界与爱好者中对于楚藩的传袭均没有所谓“小礼仪”的说法,此乃省愚附庸风雅的一种比喻。这种说法的参考首先来自于同样一位爱写明朝历史故事的朋友评述明朝淮王支系朱祐棨追尊自己父亲的事件。而针对楚藩朱均鈋的做法,与淮王支系的事件还有一些细微上的差别。

明楚王墓出土石函

公元1450年,是为景泰元年,前一年,土木堡之变刚刚结束,明朝还没有缓过神来。然而,在遥远的湖广武昌府,第二任楚王朱孟烷的第三子,东安王朱季塛迎来了自己的长子,后被命名为朱均鈋。正如同名字的五行属性,朱均鈋与他远房堂兄皇帝朱祁镇、朱祁钰平辈。

按照常理,朱均鈋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嗣位楚王的,没想到,其能够当楚王的所有的条件意外地被满足了。

首先,朱均鈋的大伯,第三任楚王朱季堄三十周岁那年薨逝,无子,由朱均鈋的二伯朱季埱嗣位。

其次,朱均鈋的二伯,第四任楚王朱季埱三十九周岁那年薨逝,此时留下唯一的儿子,刚刚出生,此子理应是楚王的唯一继承人。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也在八个月时候夭折。

第三,朱均鈋的父亲,首任东安王朱季塛是朱孟烷的第三子,恰好与其二哥朱季埱一样在同一年去世,二者的去世年份为公元1462年。原本,朱季塛受命照顾自己的侄子,也就是那位八个月大的孩子,没想到自己于当年公历10月18日去世,其去世后,那个襁褓中的孩子也夭折。

满足以上所有的条件,朱均鈋成为顺位第一的继承人。

二伯与父亲去世后的三年,也即是公元1465年,那一年是为成化元年,朱均鈋完成三年守孝期,按照顺位嗣位楚王。理论上,朱均鈋应该是过继给自己的二伯,然后以二伯朱季埱嗣子的身份承继楚王,而自己父亲朱季塛的东安王爵位,由朱季塛庶次子朱均钚承继。最重要的是,亲王与郡王的爵位正式册封也是同时定下的。

成化元年农历四月,明宪宗朱见深遣英国公张懋、安远侯柳景、镇远侯顾淳、驸马都尉焦敬、平江伯陈锐充正使,通政使司右通政刘济、大理寺右寺丞宋旻、户科给事中李森、刑科给事中左贤、刑部郎中余洵充副使,持节册封朱均鈋为楚王;朱均钸袭封东安王。

既然如此,认定了承继的关系,朱均鈋就必须称自己的二伯朱季埱为王考,而改称自己的生父朱季塛为东安王叔考。但是倔强的朱均鈋却从未称自己的二伯为王考过,也没有追尊自己的父亲为楚王。很显然,这从宗法上便讲不通了。

万事皆有理有据,如果朱均鈋追尊自己的父亲为楚王,那么东安王这个爵位便不存在了,自己的弟弟朱均钚便不可能嗣位东安王。所以,既然要维持当前的状态,朱均鈋唯一的方式就尊自己的二伯朱季埱为王考。

鄙视,自己作为楚藩的藩王,一个家族的族长,王府的长史之类的官职也拿他没有办法。在整个楚王支系里,朱均鈋说一不二,没有任何人敢多说半个不字。朱均鈋自己不愿意尊伯父为王考,其他人就还真没有什么办法。最终,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由此带来的隐患,算是为后面楚藩的各种祸乱之事埋下祸根。

明楚王墓出土青瓷碗

伯父与父亲到底应该怎么称呼,这事情真就这么重要吗?您还没说错,真就这么重要。执牛耳者不守规矩,在没有任何权力约束的情况下,这几乎等于埋下一颗雷。

·乱世一家人

按照正常的议事节奏,的确朱均鈋在宗法上违背祖制的行为,很难会被楚藩的其他人指责,即便是皇帝宪宗朱见深,以及继任的孝宗朱祐樘,也未曾给予朱均鈋在此事件上任何地评述。

所以,宗法制度之流,在楚藩自此之后便成为一纸空文。只要享有权力,任何事情都可以依照权力执行,无须考虑后果。自此始,楚藩的怪异事情便层出不穷。

毕竟后来楚藩出了哪些怪事呢?咱们下一辑接着讲。


省愚杂谈
谈古论今,道不尽的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