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什么有出轨倾向?

文摘   2024-09-23 13:20   上海  

在超我意识沉睡的阶段,我也曾爱上很多女性符号,她们是这里或者那里的象征,满足和拼凑我这里或者那里的缺陷。而后,多年的实践、碰撞、觉知,超我意识觉醒,俯瞰万物,自由自在,喜悦宁静,无拘无束,自我、本我、超三维一体。我深刻认知到:高维认知:爱情是三体问题。我明白,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要想人间值得,那还是爱情啊。


我意识到了,男人认知一个女人,如果永远只看到她的性价值,而不看她的智慧,力量,人性,神性,只是猥琐地凝视她的美貌,肉体和谄媚的低级情绪价值,肤浅地认为女人只要年轻貌美,就能轻易地兑换很多物质资源,这,既是男人对女人的矮化侮辱,也是在侮辱男性,承认男人就是劣等生物,永远被性欲拿捏,脑子跟着充血的下半身走,像个牲口一样,愿意为了交配付出一切,无法自控。


我不想活的如此低级趣味难得生而为人,白活了。社会风气我改不了,利用和放大人性的恶的术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反思和厘清,从而制定规制和达到相对自由。


说实话,处在亲密关系中的男性偷看或者偷吃都很常见,因为不管自己的亲密关系中的性尺度再怎么大,男性也总会产生一些不伦的性冲动


其实,无论男女,对于大多人来说,尤其在家本位的东亚社会,禁忌的不伦就是终极的快感,而这类冲动,只能靠虚拟或者现实中的陌生面孔和肉体来满足,而男性的不伦成本相较于女性,又更低。


所以,男人很容易就会养成出轨这样不伦的性癖好:爱吃零食,不一定等于正餐没吃饱。





希望我们都能摆脱低级趣味

享受活着的自由







当然,凡事如果上瘾到强迫的程度,就必然存在某个内在需求被过度压抑到错乱的地步。在我们的实际疗愈中,很多有性方面困扰的家庭和男性来访案例,都反映早年和养育者,特别是父亲的关系不亲密。

因为,不管东西方,社会总是不鼓励男性说出对于亲密、脆弱、柔软、共情的渴望诉求,所以,他们也只能转向性,因为对于这些男性来说:

性,是这个时代最为廉价和易得的亲密感外卖。

因为,比起认真聊感情和经营亲密关系,他们选择健身、泄欲、滥交、找差不多的男性玩伴的认同,似乎更加容易,还能企图维持自己的所谓硬汉形象,吃到一些男性的性别红利




比如,中年男人脑中的白月光情结,本质上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说男性在已经拥有一个伴侣之时,却不断地想起过去某个对他来说有创伤性的人,把回忆自我美化,甚至是伪造回忆,从而麻痹自我,常见对象比如,以前上学时他众星捧月可他却遥不可及的校花,和进入社会时遇到的闪闪发光可他却求而不得的精英女性。

在进入正常普通的亲密关系后,这部分男性通常会双倍化他的伴侣,实际和他结合的往往是一个对他“无害”的女人,她要具有足够的养育价值和陪伴价值,而真正占据他大脑和性幻想的往往是另一个对他有创伤性的“女人”。

因为,他始终没有从创伤中走出来,甚至还被自我包装成了痴情人设和英雄人设,自我陶醉这个伤性质的“女人”主体,成为男性将自己的幻想加以构建的虚假核心主体,也成为男性不安与焦虑的来源:




他渴望占据这些对象,但他担心他的实际上地占据使得他不得不牺牲这一种幻想的享乐,所以,他必须与这些幻想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悬而不决,拖拖拉拉,若即若离。这个时候,他甚至将自己的意淫行为合理化形成一种忠诚和痴情,大呼男人至死是少年。

白月光情结归根结底,无非是一个个活在过去创伤中的自恋的中年男性,发起的一场场旷日持久的集体意淫

这类男性和常年恋爱脑且活在负面情绪里面,被持续精神虐待和控制的女性是同一类情况,背后心理创伤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因为性别文化脚本塑造出了不同的陈世美秦香莲罢了。

(相关阅读:负面情绪不是你活着的证据,不要上瘾。恋爱脑?爱情不是自卑的遮羞布。

再次强调,病态自就是不能建立正常的客体关系,那么聪明如你,应该也已经猜到了,病态自恋的最高形式就是自杀。如果觉得自杀话题太严肃了,那么我就再举个例子,就是名人在翻车时候跟全世界道歉,这个道歉的戏剧本质是:

正所谓,我把我自己骂完了,你们就没资格来骂我了。反正蛮搞笑的




继续,刨根问底,习惯性出轨的中国男性基本上原生家庭问题都很严重。疗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咨询者想明白自己到底在想什么,要什么,用专业话术就是提高自我感受一致性

内心感受混乱纠结的人,多数早年有个很喜欢加戏的父母。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贪恋付出感,牺牲感,必然会给子女设套满全父母自己的的受害者神话,说到底是把对他们自身的父母的怨恨投射到了自己子女身上。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在有些家庭中,怨恨,似乎是最宝贵的遗产

无论男女老少,我都想和你说以下的一段话,因为我非常清楚,对很多人来说原生家庭的创伤会持续一辈子,甚至当事人白发苍苍、行将就木的的时候,都未必能走出来,带着怨恨与遗憾离开人间:

你的父母,包括你所有的长辈和亲戚,不管是穷还是惨,跟你一点关系都没,你可以同情但你不用自责,你不分担是理所应当,你分担了是你发了大善心,该吃吃该喝喝,别听他们一直在耳旁吹风。让他们滚。

家里的一切不幸都和小孩无关。

你要放过你自己。




归根结底,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从糟糕的原生家庭关系中让自己独立释放出来,而且不要让自己堕落,在成年后用混乱的两性关系去做补偿替代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亲密关系的本质,是被动的时间延迟,加上主动的追求满足。但是追求这样一种亲密关系,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不自由和不自在,因为仍然停留在过去,用现在去完成过去未完成的事。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这种替代型亲密关系,是有的人需要,有的人不需要,它是一种人类基本情感存在的范式。这种修复意义的亲密关系,的确适用于大多数人。但并不代表是最好的模式。它只能是工具和一条路径。

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会习惯性通过替代型亲密关系,来企图修复儿时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带来的缺爱(主体性)综合征。从向父母索取爱,到向对象乞求爱。对从小缺损的东西念念不忘,但方向全错。




很多人在这种亲密关系中拼命模拟亲子关系的模式,整个过程就如同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再加面,如此反反复复,无穷则已过程中,自然就在摩擦中生发了。

七宗罪分别为: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殊途同归。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肉身腐烂,化为虫食,遁入虚无,因果松动、消融,或许重启,无论好坏,继续承受业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条路,觉知迷失仔细想想,一世又能留下些什么?什么才是重要的?觉知。觉知,会明白真正的亲密关系只在当下,不在过去。迷失,意味着永远被困在过去的迷宫。

当然了,这些话是出于我对人性的批判性的悲观态度,或许会有些极端,但是对很多在损耗自己的两性关系和原生家庭关系中深陷泥潭,马上要窒息而死的人来说,的确需要这种不破不立的勇气和觉醒。



总之,我很明白,人不能把自己和别人都想得太完美,光鲜亮丽的完美家庭,压根就不存在。我们在破碎里相融,你的碎片切入我的,彼此牢牢镶嵌在一起,一个结实的堡垒,这是

和大家说实话,对于家,我永远心存幻想,对于家人,我永远心存柔软的裂缝。我说成是互相折磨,其实也还是在为这裂缝,撑大一点儿生存空间。我还是想包容家人的。

但是,亲爱的家人们,我们可以努力爱你们,可你们不能一直害我们啊,不是吗?希望我们终将处理好那些损耗我们的人、事、物,让关系滋养自己,而非损耗。

生而为人不容易,人间值得。

享受活着的自由



扫码添加山山的小助理.找到山山大本营.

预约山山1v1咨询.加入价值成长女性社群.


 👇



山山说爱

一个太阳一样,认真活着的人。 





山山说

让关系滋养自己,而非损耗

出生、成长、独立、教育、财富、事业、

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

兴奋、沟通、性爱、情欲、依恋、择偶、

生育、恐惧、贪婪、嫉妒、暴力、内疚

忏悔、平静、和解、贫穷、孤独、陪伴、

羞耻、衰老、疾病、痛苦、死亡、遗忘


山山说爱
让关系滋养自己,而非损耗。让爱情赋能自己,而非剥削。拿到价值,取得结果,积极入世的存在主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