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该海域西部坐落着一个名为白龙尾岛的小岛,该岛紧邻海南和广东,地理位置优越,曾是我国领土,现在隶属越南,这是为什么?
白龙尾岛,白龙尾岛也被称为浮水洲岛,这是我国沿海渔民对该岛的惯用称呼,该岛位于北部湾西部地区,白龙尾岛呈三角形,海岸线长约7.5公里,从面积上来看,白龙围岛面积不大,涨潮时面积约1.78平方公里,平潮时面积2.33平方公里,退潮后露出面积为3.05平方公里,该岛与琼州海峡基本保持在同一纬度。
与我国海南岛的最近距离为130公里,距离越南海防市距离为120公里,白龙尾岛的一大特点是沙滩面积小,沙滩和潮间带面积1.3平方千米,整个岛屿四周多悬崖峭壁,岛上以平缓的丘陵地形为主,白龙尾岛居住的人口不多,只有约902人,大部分集中在岛屿南部地区,白龙尾岛所在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5月到8月尾雨季,岛上自然灾害较尾严重,常见的灾害有台风,每年台风至少过境一到两次。
我国与越南在南海围绕多个岛礁存在主权争端,我国南海岛礁多为珊瑚岛,而白龙尾岛与这些岛屿最大的不同就是该岛是一座大陆型岛屿,这使得白龙尾岛的建设和生活生产条件比绝大多数南海岛礁优越,白龙尾岛覆盖有大面积植被,岛上淡水资源能够自给,其土壤条件满足基本的农作物种植要求,这些基本条件使白龙尾岛形成了一个小型城镇。
日常生活可以自给自足,除了生产条件,白龙尾岛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该岛所处的北部湾位于我国西南部,与南海相通,是我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便捷出海口,周边分布有大量优质港口,为两国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不少便利,同时北部湾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白龙尾岛附近亦然,而让白龙尾岛价值突然上升的还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这个原属我国的岛屿已经被划归越南。
白龙尾岛为何划归越南,根据相关记载,白龙尾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在明朝时期,岛上就存在我国渔民的活动记录,清朝时期,白龙尾岛发现了淡水资源,因为其位于北部岸中,地理位置优越,是渔民的补给站和避风港,因此部分渔民迁居白龙尾岛,并在岛上建造妈祖庙海宝庙等祭祀庙宇,随着白龙尾岛的开发,这里对越南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不少越南人在岛上定居,当时越南还是清朝的附属国,因此清政府并没有对白龙尾岛的主权做严格明细的界定。
14世纪文艺复兴后,西方国家逐渐崛起,17至18世纪,到达亚洲的西班牙殖民者将白龙尾岛称为德梅约岛,19世纪中叶之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势力逐渐向东南亚渗透,1862年法国开始对越南进行殖民,1883年 法越签署顺化条约,越南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不久之后,中法战争爆发,战火逐渐从越南北部扩展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885年 中法签订了中法新约,清政府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而白龙尾岛也被划入法属越南。
二战爆发之后,白龙尾岛被日本占领,战后回归祖国,但很快我国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后期,部分国民党军队逃亡到白龙尾岛,1955年白龙尾岛才迎来解放,此后我国在该岛设置办事处,将其划归广东省南海行政局管辖,此后政府组织岛上民众对白龙尾岛进行建设,开辟耕地,种植高粱番薯豆类等农作物,二战后越南并没有马上迎来独立,法国尾了维持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卷土重来,经历了多年战争后,越南在1954年独立,但是祸不单行,美国人又来了。
1955年美国挑起越南内战,越南向我国求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改善周边政治环境,我国制定了完备的援越计划,甚至出兵进行抗美援越,在此期间,我国将白龙尾岛租借给越南,用于建设雷达基站以监测美军行动,同时将其作为我国援助越南的物资中转站,1975年 美国从越南撤军,但是越南此时却翻脸不认人,将白龙围岛占尾己有,拒不归还。
越南表示1887年,中法签订了中法街舞专条,条约中规定中法以永石岛最东端尾界划一条南北线,以西属于法属越南,以东属于清政府,这条线是茶谷县,白龙尾岛位于茶谷县以西,是法属越南的领土,法国撤出越南之后,白龙围岛就相当于越南领土,这种说法简直是胡搅蛮缠。
中国能否将白龙围岛收回,越南统一后日渐膨胀,不断在我国西南边境制造冲突与摩擦,最终我国在1979年忍无可忍之下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此后中越可以说正式撕破裂,有关白龙围岛归属的沟通更是无法进行,1987年越南在白龙尾岛设限,并命名为白龙尾线,1999年中越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白龙尾岛被正式划入了越南的版图。
这主要是因为中越两国是近邻,也曾是亲密的战友,但是70年代以后,中越进行了长时间对抗和敌对,这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基于当时的现实情况,白龙尾岛最终还是划给了越南,从法律和现实角度,收回白龙尾岛已经不具备可行性了,中越已经明确了双方边界,强行收回会导致两国冲突,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