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的故事要从明朝说起,但明朝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这一地区,当地人对归属于谁是无所谓的状态,明末当地士官甚至会因为一纸任状不得,气愤反叛明朝投向缅甸,果敢后续陷入明朝和缅甸两国你争我抢的局面,控制程度离谱到什么程度呢,南明的皇帝永历帝逃难到果敢,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果敢的皇帝,但却被缅甸五花大绑送到了吴三桂面前,最后还被噶了。
清朝初期并没有把这个地方放在眼里,但缅甸一直蚕食云南边境,乾隆平定新疆后腾出手来开始反击,1762年冬清缅战争从边境土司小冲突开始,演变为精锐主力对决,1769年11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清朝对果敢的控制变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果敢土司一边向清朝进贡,一边向缅甸木邦进贡,左右逢源,成为了清朝和缅甸两国都互认的土司,从明清两朝的历史来看,虽然果敢在实际控制上力度较弱,但在名义上还是我国的领土,但在1885年英缅三次战争后,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英国不断蚕食清朝的疆域,双方争议不断。
1887年英国就打到了木邦也就是果敢的周边地区,木邦土司“困桑董红”因求援清军不至而降英,后续也说服了一直在清朝与缅甸摇摆的果敢杨姓土司,投降英国,自此果敢地区被英国实际控制,此时果敢地区虽然被英国占领,但名义上仍然为清朝的领土,1889年清朝派遣著名外交官薛福成与英国谈判,1894年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这一期间英国和清朝关系还算比较缓和,双方明确规定这一地区为清朝领土,果敢地区还没有弄丢,但后续由于清朝违背了1894年《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不得将西双版纳的部分领土给别人的规定。
由于1895年清朝将勐乌、乌德两地(今属老挝)割法国,英国人非常生气,于是1897年《续议缅甸条约》签约规定,果敢(以前叫科干地区或者称麻栗坝)归英国,自此从法理上,果敢沦为了别国的领土,二战时期1942年日军攻打果敢,随着日军的长驱直入,英国人跑得比兔子还快,此时果敢的土司杨文炳终于想起自己是个汉人,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民国官员,要求率土重归寻求帮助,甚至还向民国捐献了30万元,1943年5月,杨文炳和儿子杨振声曾赴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
杨文炳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以通日卖国罪名将其逮捕,并送上了军事法庭,这一举动却将杨文炳彻底推向了英国人的怀抱,英国人知道杨文炳的事件后,通过外交途径不断对民国施压,要求将杨文炳移交给英方,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英国还授予了不列颠帝国勋章一枚,同年4月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彬龙协议”上签字,自此果敢加入了缅甸。
民国对于果敢回归一事内部出现了巨大的争议,一直不给正面回复,前方将领认为果敢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扼守怒江的重要据点,但民国的外交官却一直认为,将果敢纳入民国会影响中英同盟,对抗战不利,后续却得罪了果敢土司,把人家关了几年,果敢土司怀恨在心,彻底弃中投缅,自此,我国失去了收回果敢的第一次机会,1960年中缅正式划界,我们特地拖到了彬龙协议的十年后,因为依彬龙协议规定的十年后,缅北各邦可以重新选择国度,这也表明新中国是很想收回缅北。
这一次选择权又落在了杨姓土司手里,但1959年时,缅甸开始用金钱收买果敢土司,要求他们放弃世袭治权,实施地方自治,并由缅军进驻,此时的果敢土司杨振材立马交出了权力,并移居腊戌以示诚意,其实想想也能明白,1960年的缅甸还是比较富裕的,日子要比我们好过的多,回来受苦的事别人是不会干的,1960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中国同意果敢继续留在缅甸版图,自此,我国失去了收回果敢的第二次机会,但杨姓土司的命运却变得不好了,1963年8月,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捕。
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杨姓族人600多人由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逃亡泰国,杨振生甚至沦落到海外洗碗为生,杨姓在果敢彻底落幕,在近代那段充满沧桑与波折的历史进程中,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伤痛和深远的影响,其中,果敢地区不幸被划到了缅甸的版图之内,而这一令人痛心的局面,不仅源于外部列强的蛮横掠夺与无理瓜分,还与果敢土司的背叛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果敢土司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未能坚守对祖国的忠诚,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导致了果敢地区归属的改变,然而,尽管这是一段令人遗憾的历史,我们却不得不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