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银灰色的稀土,最初,是在欧洲北部的瑞典境内被发现的,后来被广泛用于能源,国防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世界上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拉丁美洲的巴西,亚欧大陆的我国俄罗斯和朝鲜,以及非洲的肯尼亚等国境内,其中在我国境内,昆仑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纵横交错,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华北平原等各类地形错落分布,为稀土矿的形成,提供了天然的地质环境。
比如,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高原广袤的大地之下,是相对平坦且稳定的地质构造,历经漫长地质时期的沉积和演化,使得稀土元素得以富集,内蒙古高原覆盖着内蒙古自治区,以及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部的白云,鄂博稀土矿,闻名遐迩,白云鄂博在蒙语里意为富饶的神山,此稀土矿区主要在阴山以北,占地面积大约有48平方公里,这里的稀土矿,与磁铁矿和赤铁矿等矿物共生,主要分布在主矿和,东矿两个矿区,白云鄂博稀土矿内,已探明的稀土储量,折氧化物超过3,500万吨,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矿。
对于稀土矿区内埋藏较浅的区域,我国主要发挥露天开采规模优势,进行大型采掘高效作业,对于深部矿体,我国则运用地下开采技术,通过竖井斜井等通道深入地下,而南方的江西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等地的丘陵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的南部,温暖湿润的气候,加速了岩石的风化淋滤作用,特殊的气候特征,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离子型稀土矿,我国在这里的稀土矿开采中,考虑到矿层较薄且分散,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主要是在山体表面布置注液井,将浸取液注入矿体,然后使稀土离子溶解后随溶液抽出。
这种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地表,植被和地形的破坏,同时提高了稀土的回收率,降低了开采成本,我国依托境内丰富的稀土矿资源,以及成熟的开发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因此,土耳其等境内拥有丰富稀土矿资源,但技术仍不完善的国家,将目光转向了我国,但在去年7月份,我国出台了相关稀土管理条例,明确禁止私自将稀土的提炼,加工和利用技术外流,加强了对稀土的保护,其他国家,如果想更快速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便需要与我国进行商议。
土耳其,在境内发现了世界第二大稀土矿,在亚洲除了东部的我国,其西部的土耳其,此前宣布发现了世界第二大稀土矿,土耳其和俄罗斯一样,也是一个跨越了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国土面积大约有78万平方公里,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都坐落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从此高原往外围看,按顺时针方向,它被亚美尼亚高原,托罗斯山脉,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包围着,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北侧,雄踞着本廷山脉,山脉的平均海拔超过2千米,新发现的矿区,坐落在土耳其西北部的艾斯基,谢希尔省内,该地区也是属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一部分。
矿区内地形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土耳其虽发现近7亿吨的稀土资源,但该国在矿产开采和提炼方面,仍技术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日本的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最东端的南鸟岛,周围的深海,泥种,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南鸟岛深入太平洋,距离日本海线大约1,900公里,岛内平均埋藏深度超过6千米,是典型的深海海底地形,这种深海环境,使得稀土矿开采面临着极端的高压,接近冰点的温度,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等难题,同时深海矿石的提炼难度更大,加工成本也更高。
因此尽管,日本在深海钻探和海洋采矿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积累,但若要实现大规模的深海稀土矿开采,仍需突破深海机器人技术,深海勘探设备的精度提升,以及高效的矿石运输系统,等多个技术瓶颈,这进一步限制了,日本对深海稀土矿的开发积极性,从日本往东跨越了太平洋后,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境内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地图主要位于加拿大,西北部的大奴湖区域内,大奴湖湖面并不规则,大致呈西北向东南的走向,面积在2.8万平方公里左右,这里最深处可达600米,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
但由于大农湖处于寒冷地带,开采难度也比较大,澳大利亚在其西部,南部和北部均有发现稀土矿,澳大利亚西部,为广阔的高原和沙漠地区,比如皮尔巴拉地区,这里的古老岩石地层,和特定的地质构造,使得稀土元素得以富集,在南部的奥林匹克坝地区,是一个大型的铜金油等多金属矿床,其中也伴生有稀土元素,从技术角度看,澳大利亚在稀土矿的勘探,开采和加工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土耳其决定连同这三个国家一起,与我国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