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和俄罗斯硬抗?就转而“甩锅推责”中国?7月10日北约华盛顿峰会所谓的声明,其放在国际舞台上,简直贻笑大方!俄乌冲突发展至今,由美国牵头、不知为乌克兰输送了多少军援,北约在这其中的角色“功不可没”;但中国与俄罗斯的往来,却都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经济、科技、能源等各领域的平等合作,且这种合作是基于两国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从不存在所谓的“援助”,来自北约秘书长的斯托尔滕贝格,在其最近的一次公开声明中,甚至直接明确表示,对中国发出最强烈的信号,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持续保持警惕态度。
身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甚至在国际舆论上以偏概全,他称,中国对俄组装武器提供工具、设备、技术的行为,基本上等同于“直接军援”,他还称,北约下一步的安全战略,应该将中国的影响力作为重要考虑,北约“就中国对俄支持发出直接警告”、“对华措辞大变”,这一点可谓完全发扬了美国“双标”的行事风格,中方对此强烈驳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约联合发表的声明,已经一改曾经较为温和的措辞,有部分专家表示,这次“对华态度”转变如此明显,或许与前不久的北约扩员存在联系。
北约峰会75周年之际,我们大概猜到了其可能就“涉华议题”进行重点谈论,但没想到的是,北约这次的“枪口转向”,让人防不胜防,“俄乌冲突‘关键的纵容者’”,这就是北约对中国下的定义,同时,也指出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如果将北约从前对待中国的态度描述成“相对中立”,那么现在的“转向”,完全可以视作明显的警觉和防备,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北约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第三方,其立场已经毫不掩饰的与美国站在一起,尤其是北约谴责中国对俄罗斯“军援”的行为,和华盛顿的声明如出一辙。
既然享有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应获得的尊重,就必须公正客观的执行有利于推动世界发展的决策,北约不能“既靠拢美国”,又打着国际军事集团的幌子,“既要又要”,未免太厚颜无耻,北约在对华进行诸多抨击之后,还肯定了欧盟等国对华的制裁工作;同时,北约将“中俄关系”也划作议题,斯托尔滕贝格还表示,为了应对中俄对国际上的威胁,北约将继续开展与亚太国家的会晤,增加与亚太国家的合作交流、加大合作机会,为了体现这一点,这次北约峰会甚至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四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
其中除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因为其国家事务等各种原因,没能出席峰会,另外三国在面对邀请的时候,都是很荣幸的态度,对于北约的种种夸张言论,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已经开始了严正交涉!首先,关于俄乌战争导致的乌克兰危机,中国的核心立场从始至终都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包括中方与俄罗斯多领域的合作方面,每一项都光明磊落,我们行得正坐得端,北约如果对此有疑问,大可以拿出证据来,如此毫无根据的抹黑,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应该做出的行为。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方基于某些历史原因,是最不愿意看到世界人民处于动乱的国家之一,因此对于“军民两用物项”、“民用无人机出口”等等事项,从来都是谨言慎行,没有任何威胁到国际社会的地方,真正对乌克兰局势“拱火浇油”的人是哪一方?谁又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谋了私利?相信国际各方心里都有一杆秤,以及北约最后提到的“加大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发言人也衷心的奉劝北约:“亚太地区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是地缘博弈的竞技场”,中国一贯反对霸权行径,维护和平稳定,但北约却三番五次的企图掀起“欧亚安全联动”,任谁看都是目的不纯。
毕竟,北约现在的诸多战略行为,基本都和美国的战略部署类似……希望北约能够意识到,其凭借中国作为借口“染指”亚太地区的稳定,只会加速其本身的失败,北约所谓的“中国威胁”,是凭美国一己之力炒作起来的;但事实上,中国向来是亚太国家们公认的区域乃至全球最稳定繁荣发展的国家,北约应该“睁开眼睛认真看看这世界”,上世纪的冷战思维早已过时,渲染对抗和紧张的局势,只会加速其倒退和失败,对于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的一番强烈驳斥,希望北约能够字斟句酌,在接下来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做出更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呼吁美国总统拜登,能够将重心放在自己已经失利的总统竞选事宜方面,停手那些所谓的“政治操弄”,事实上,对于这次北约华盛顿峰会的意义,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一语中的:“不会有任何惊喜,其所做出的决定,或将都会进一步升级乌克兰局势,”无论如何,中俄两国不会受此影响,且将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友好合作,促进两国及全球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