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关注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作为上合组织成员之一的印度,由于其领导人莫迪的缺席,显得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印度官方给出莫迪缺席的理由是存在“时间冲突”,因为在上合峰会举办期间,印度总理莫迪要参加国内的议长选举,同时还要在参众两院发表讲话,由于莫迪刚刚在印度大选中胜出,因此为了稳固国内政局,莫迪的上述说辞的确有其道理,更何况此次印度大选莫迪虽然得以成功连任,但是其所在的印人党并没有获得绝对性的胜利,因此莫迪有必要在连任初期守在国内,以此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只不过,印度官方这番说辞,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因为就在莫迪刚刚胜选后不久,其本人就出国访问,甚至还参加了七国集团峰会,要知道,印度本身并不在七国集团之列,本次莫迪是以“拓展国家”的身份参会,也就是所谓的“特邀嘉宾”,实际上,近年来印度频频出现在类似七国集团峰会这样的以西方为主导的场合,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自以为可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甚至近年来与美国眉来眼去,而在此次七国领导人峰会结束后的集体合影中,印度总理莫迪竟然站在了最中间,这看似突兀的站位,实际上正是西方国家为了拉拢印度而惺惺作态。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印度总理莫迪能够不远万里参加与印度关系不大的七国集团峰会,却以抽不开身为由缺席作为成员国之一的上合组织峰会,其用意已经十分明了,此次在印度总理莫迪缺席的情况下,印度方面派出了其外交部长苏杰生参会,但是在其他成员国都由国家元首参会的情况下,印度的表现可就不仅仅是不合群这么简单,而且此前主办方哈萨克斯坦曾提出了备选方案,那就是让印度总理莫迪以视频的形式参加主要会议,但同样遭到了莫迪的拒绝,这足以体现莫迪对于上合组织峰会的不重视。
然而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在类似的亚洲会议上表现冷淡,在此前的上合外长和防长会议期间,印度的外交部长苏杰生与国防部长辛格同样缺席,仅派出了代表参会,而在上个月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中,苏杰生同样没有现身,这导致在会议期间,我国外交部长王毅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外长分别进行了单独会谈,唯独与印度代表只进行了半分钟不到的非正式会面,显而易见,这是中方对于印度这种“吊儿郎当”态度的直接回应,要知道,无论是上合组织峰会,还是金砖国家会议,印度作为成员国之一缺席,对于整个活动而言,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此次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无论是中方最高领导人,还是俄罗斯总统,都悉数到场,这明显是一个难得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但是由于莫迪的缺席,必然导致印度在上合组织内部地位的下降,印度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正盛的亚洲大国,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显然不利于上合组织内部的团结,同时也对会议的许多决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莫迪的缺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印度本身,因为印度政府近期频繁在亚洲关键会议上冷淡处理,毫无疑问是在向外界释放其新政府的外交信号——即与中俄保持一定距离。
而其之所以刻意与中国和俄罗斯保持距离,显然是受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影响,如此看来,印度已经在中美、美俄的竞争关系中站队,莫迪缺席上合组织峰会只是个信号,实际上,对于印度的这番倒戈相向,早已经有所预兆,从中印自2020年以来,便没有直飞航班这一件事来看,就知道印度有意与中国保持竞争、甚至是对抗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印边界问题方面,自从爆发“加勒万河谷事件”以来,印度持续不断在中印边境派兵驻防,显然已经不想和中国进行和平磋商,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印双边关系的紧张状态。
而近年来,印度与美国的眉来眼去,目的也是向中国施压,企图让中国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让步,除此之外,随着苹果公司等国际巨头逐渐将产能转移到印度,使得印度自以为有了可以与中国竞争的底气,这也是中印关系十分微妙的原因之一,只不过,一条臭鱼并不见得会腥了一锅汤,印度总理莫迪虽然缺席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但是中俄两国还在,这就不会使本次会议失去主心骨,预计在此次峰会期间,与会各成员国将就下一阶段的合作与发展进行讨论,并且将在经济贸易、地区安全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当然,此次会议俄罗斯方面也表达了不同的声音,即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态,希望在俄罗斯的组织下,能够召开俄印中三国会谈,也就是说,俄罗斯想做中印之间的和事佬,从俄罗斯角度来看,推动中印关系重归于好,显然有利于俄罗斯当前国际地位的稳固,抛开中俄长久的友邻关系不谈,俄罗斯与印度之间一直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在能源与武器方面,印度更是俄罗斯的重要买家,而在当前西方世界制裁俄罗斯的大背景之下,倘若俄印中三国组成联盟,显而易见足以与西方世界抗衡,只不过,这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是个难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印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很难一言以蔽之,再者中方一直提倡不结盟、不对抗的外交原则,所以俄方的提议的确有待商榷,再者就印度而言,其当前的态度已经表明,想要与中俄保持距离,恐怕拉夫罗夫的提议,也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