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癌症病友互助活动中,当问及“最怕什么”时,有位女病友的回答是怕“冬至”,瞬间引发了一阵笑声,她却认真地反问:你们不知道吗?“冬至”连医生都怕,阎王爷集中“收人”的日子……
显然这是封建迷信,却有不少人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而破除迷信,最好的办法是科学地了解“冬至”的由来和注意事项。
省流版
1. 冬天也要注意开窗通风,适当外出锻炼。
2. 冬至期间防寒保暖尤为重要,还要吃些有温补、暖血、滋润和御寒功效的食物。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也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
冬至大如年,曾代表一年的终点和起点
我国古代习惯使用以月亮圆缺变化为观测周期的阴历,但同时也使用为农事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所以被称为农历),其测定依据是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据考证,“冬”字源于古代的“终”字,在甲骨文中类似“∧”这样一个字形,形象地描绘用于测量日照长度的土圭(一种构造简单、直立在地上的杆子)的影子达到了最长,到了尽头,所以称之为“终”。冬至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白天又开始长了。而“至”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又是极致的意思,随后就会否极泰来。
由于其独特的易观测性,所以上古时不仅先确立了“冬至”,也将其确定为一年周而复始的终点和起点,至今民间还保留着“冬至如大年”的说法。
祭祖扫墓,寒冬也要外出锻炼
如今,冬至日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最先让人想到的可能是祭祖扫墓。除了寄托一下对先人的哀思,还有鼓励外出的深意,天寒地冻也不例外。在日头最短、寒气最重的日子,鼓励大家勇敢地走出家门,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这和现在鼓励冬天要特别注意开窗通风、外出锻炼是一个道理。
吃水饺,冬日里驱寒保暖
冬至期间注意防寒保暖尤为重要。中国人过节免不了讲究吃,冬至吃什么?有句俗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也有“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俗语,还有吃羊肉、赤豆糯米饭、糯米糕和甜酒酿的习俗。总的来说,就是要吃些有温补、暖血、滋润和御寒功效的食物。那么,有人会提出疑问:冬至大家吃得最普遍的馄饨和水饺,有上述御寒功效吗?而且,光靠吃就能解决御寒问题吗?
其实在古代,馄饨和水饺并无区别。传说水饺是由古代“医圣”——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冬至时节看到很多穷人被冻伤而发善心舍药,舍的这个“药”就是水饺。吃点能够温饱的暖食,是可以起到一定驱寒效果的。
实际上,疾控君认为,驱寒首推水饺,其健康教育意义远大于实际功效。因为人最容易冻伤的是耳朵和脚趾,水饺在造型上像耳朵,也称“娇耳”。在包水饺的细节上,最初的“讲究”是要捏出5个褶皱,看起来就像5个脚趾头,而且“饺子”与“脚趾”谐音。如此生动形象地传递健康教育知识,足见先辈的良苦用心。
/健康科普
供 稿:吴春晓
审 稿:施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