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问答】年末出游,这些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知识点别落下

政务   健康   2024-12-16 15:00   上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年底,元旦春节长假外出旅行也要记得get相关传染病常识,做好个人防护哦,速递防病知识请查收!

省流版

1. 自然风光无限好,探索自然秘境的同时要注意避免与野生旱獭、疫区牛羊亲密接触,小心鼠疫、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2. 在山区丘陵、绿化茂密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涂抹趋避剂、防蚊防虫,流行地区可能存在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风险。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位于甲类之首。人类对鼠疫菌高度易感,在一定条件下,动物间鼠疫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人,造成人间鼠疫。

临床表现为高热、白细胞剧增,并伴有急性淋巴结炎、或重度败血症、或咳嗽、咯血、血性腹泻、或剧痛性红色丘疹、或有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三报告:报告病死的老鼠和旱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例;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的病人。

三不:不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将疫源动物以及产品携带出疫区。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

潜伏期3-15天,临床表现包括:

  • 突发高热:持续3-7天。

  •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 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

  • 出血:皮肤、齿龈、鼻腔等、束壁实验阳性。

  • 乏力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如果病人出现如下三种情况:发病前15天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发病前15天以内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登革热可疑症状。

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采样进行登革热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立即与所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避免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也称日本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虫媒传播传染病。乙脑的流行季节为每年7-9月,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乙脑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控制措施:

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关节痛等,且易成慢性。传染源主要为各种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以羊、牛、猪为主。

预防控制措施:

不要食用未经消毒或来源不明的奶制品和牲畜器官,与牛、羊、猪等牲畜接触时(饲养、屠宰、清洗内脏、接生等)注意个人防护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活动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

蜱虫叮咬可能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蜱虫叮咬还可能传播莱姆病、Q热等其他传染病。

如果前往山区或者丘陵地带户外活动,应当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快来赢取疾控君派发的新年好礼吧~

奖品展示

(1.洗手液机;2.晴雨伞;3.防晒口罩)


答题规则

1. 本次小测验共10小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即可进入抽奖页面。

2. 每人每天限答题三次,活动时限自本文发布日起至12月18日23:00。

3. 请中奖小伙伴务必填写上海市收件地址,奖品将快递到您家(外省市暂不送哦)。

4. 上海疾控的员工不得参与本次活动。


准备好了就让我们开始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接受挑战)

/健康科普

上海疾控
介绍疫苗接种、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核病治疗、健康体检、卫生评价检测信息。传播传染病、慢性病、食品/营养/环境/职业/放射卫生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发布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知识、重大卫生惠民服务信息和工作动态。宣传健康生活常识,开展公众调查与反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