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峰来袭,比去年还要厉害,牢记“3要做2多吃”,提高免疫力

文摘   2025-01-11 06:03   湖南  

“这两天一直头晕,感觉又是流感。”


“好像又出现了新毒株!”


“我身边有好多人中招,这次感觉比之前要猛许多。”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流感逐渐进入了高发期。

据我国疾控中心最新公布的信息,国内流感病毒感染率正不断攀升,其中甲型流感占比超过99%。

目前,无论是医院的门诊急诊还是住院的重症病例,流感都是罪魁祸首。

在发生感染后,患者身上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热、寒战、咳嗽?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普通人该如何预防流感?



01

流感会有什么症状?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这种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能分成多种不同亚型。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其抗原变异频繁,传染力极强,常常在冬季导致大规模的季节性流行。


我国每年流感的高发季节会出现在11月到次年3月这段时间。但今年的流感普遍来得晚一些,以北京为例,今年到12月开始才逐渐流行,本次感染的主要毒株是甲型流感H1N1型

在发生感染后,患者身上会有这几个典型症状。

突发高烧、恶寒:发生感染后的3~6小时患者会出现明显发热,且很快温度会上升到较高范围。因体温增长的速度过快,患者会明显感觉恶寒,这种高热的症状会持续3~5天,在治疗后有所缓解。

胸部压迫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以及憋气的感觉,这是由于病毒侵犯了呼吸道所致。

头痛、全身酸痛:8成以上的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头痛症状,头痛多会在眉弓、太阳穴部位出现。另外,由于病毒侵袭导致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患者会出现全身酸痛的表现。

持续疲乏:感染后患者会明显感觉精神状态不好,身体明显感觉疲劳、无力,休息后也难以缓解,给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影响。



02

老人小孩等是高风险人群!



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对于本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一般在5~7天即可痊愈。但对于婴幼儿、孕妇、老人、罹患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多加注意,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演变成重症,甚至威胁生命。


南方地区的流感流行期一般在12月初到来年的6~7月份。流感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基本是一人感染全家受累,一些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在发生感染后可能会继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发生


11月5日,佛山一位5岁的男孩突然出现腿疼、发热、咳嗽症状,2天之后病情急转直下,突然出现抽搐、心率下降的症状,当时血压都测不出了。紧急送往医院后确诊为爆发性心肌炎,该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很可能诱发猝死,致死率高达80%。好在男孩在经过抢救后转危为安了。




03

甲流用药参考指南,建议收藏!


流感患者应在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降低重症以及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对于接触过感染者后出现身体不适的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具体该如何用药呢?

• 抗病毒药

①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常见的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其中奥司他韦的应用相对广泛,成年人每次使用的剂量为75mg,保持服用5天、每日2次,重症患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儿童用药要咨询专业医生。

② 血凝素抑制剂

常见的为阿比多尔,在服用时每次200mg即可,需要服用5天、每日3次。

这些药物均为处方药,服药需要有专业医生指导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药不对症延误病情。

• 对症备药

① 退烧止痛药

常用的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服药期间要注意避免饮酒、与降压药同服,否则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威胁。

② 止咳祛痰药

如溴己新、氨溴索等具有止咳祛痰作用;福尔可定具有止咳作用,具体需要使用哪个建议咨询意思。

一些本身身体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服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注意联合用药问题,尽可能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04

预防甲流,

牢记“3要做,2多吃”



想要预防甲流发生,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做出改变,这几件事情很重要。


1、做好防护


日常要做好个人的手卫生,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要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


2、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积极运动、饮食健康、睡眠充足等,对提高免疫力有积极作用,可帮助预防感染。



3、接种疫苗


对于抵抗力较差的人群来说,预防流感建议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可起到不错的防护效果。


4、多吃高蛋白食物


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5、多吃时令果蔬


时令蔬果内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成分,可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现阶段流感高发,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要做好自身防护,尽可能去避免感染发生。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红杏林健康大讲堂
要学真中医,就来红杏林;谈健康之事,纠养生之误,说身心之道;全方面强身健体,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