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马淑平,网名萍姐,出生于1966年3月,1982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2021年3月退休。韶华易逝,然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往昔岁月,为生活奔波忙碌,文学之梦与摄影之好皆深埋心底。如今退休后终得闲暇,退休不褪色,我怀揣着对文学的钟情、对摄影的热爱,踏入老年大学这片新天地。愿在此重拾笔墨,以文字书写人生百态;愿执起相机,让镜头捕捉岁月静好。于这方知识的沃土里,尽情汲取养分,书写、留存更多精彩篇章。让心灵在文学与摄影的滋养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开启人生的又一华章。
【 散记 】
【编者按】
于鄂西北,七方岗从贫瘠黄土岗坡迈向希望田野,这场变迁震撼人心。往昔,“十年九旱”、贫困潦倒,民谣“有女不嫁七方岗”道尽辛酸,百姓为生计苦苦挣扎。
幸逢改革春风,七方岗人展现坚毅,蔬果种植、养殖产业顺势而起。他们以勤劳双手钻研技术,让土地焕发生机,收获财富。伴随经济提升,新屋林立、家电齐全,教育赋能更是为未来奠基。
如今漫步七方岗,路畅灯明、广场欢腾,乡村活力四溢。它是乡村振兴鲜活样本,见证奋斗力量,激励我们奋进,期待它续写辉煌。
在鄂西北的广袤大地上,有一个名为七方岗的地方,它隶属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西部的七方镇,是一片典型的黄土岗坡地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铭刻着几代人的记忆,从往昔的贫瘠荒芜到如今的生机勃勃,它的蜕变恰似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记忆中的七方岗,是被干旱扼住咽喉的苦难之地。“十年九旱”如同高悬的魔咒,年复一年地煎熬着这片土地。漫天的黄土在狂风中肆虐,田间的裂缝仿若大地干涸的嘴唇,发出无声的渴盼。过去,农业生产在这里举步维艰,靠天吃饭的乡亲们,面对肆虐的旱魃,常常满心无奈与悲戚。“有女不嫁七方岗,红薯疙瘩小米汤”,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像一道深深的伤疤,赤裸裸地揭示出往昔生活的窘迫与艰辛。
那时,村里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便是小米稀饭和红薯疙瘩,缺油少盐的饭菜,只为勉强填饱肚子。破旧的土坯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屋内昏暗潮湿,几件简陋的家具便是全部家当。男人们望着龟裂的田地愁眉不展,女人们则在昏暗的灶火前,为一家人的生计精打细算,贫困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每一个人,希望的微光在漫长的苦日子里若隐若现。
然而,七方岗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当改革的春风悄然拂过这片黄土地,他们敏锐地嗅到了机遇的气息,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行者,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勤劳的双手,成了开启新生活的钥匙;智慧的头脑,为这片土地孕育出希望的火种。
起初,几个胆大心细的村民,望着荒芜的田地,打起了种植耐旱蔬果的主意。他们四处请教专家,引进适宜的种苗,在试验田里一蹲就是一整天,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从浇水的频次到施肥的用量,都反复琢磨、试验。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一批蔬果成熟时,鲜艳欲滴、果香四溢,拉到集市上,瞬间被抢购一空。这小小的成功,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众人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蔬果种植的行列。一时间,田间地头绿意盎然,草莓、葡萄、西红柿等各类果蔬争奇斗艳,七方岗的名字,也随着这些香甜的果实,渐渐传扬开来。
养殖产业也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有人从最初的几只羊、几头猪养起,积累经验、摸索门道。他们起早贪黑,为牲畜搭建温暖的棚舍,学习科学的喂养方法,防治疫病。慢慢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家家养殖厂错落林立,猪肥牛壮,鸡叫鸭鸣,六畜兴旺的场景成为常态,为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日子终于有了奔头。
随着经济的好转,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曾经破旧的屋漏被宽敞明亮的洋楼取代,白墙黛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屋内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柔软的沙发、大屏的电视,让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丰盛的餐桌摆满了以往过年才能吃到的珍馐,鱼肉蛋奶不再是稀罕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一张面孔上,那是历经苦难后收获甘甜的满足。
教育,更是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宽敞的教室里桌椅整齐,多媒体设备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每天清晨,朗朗书声在校园里回荡,孩子们怀揣着梦想,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他们知道,唯有知识,能让七方岗走向更长远的未来,让曾经的苦难彻底化作记忆的陈酒,只在回首时,感慨岁月的沧桑与奋斗的荣光。
漫步在如今的七方岗,柏油马路平坦宽阔,通向远方;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照亮回家的路。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嬉笑玩耍,年轻人谈论着新的创业计划,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这片古老的土地,用坚韧不拔的奋斗挣脱了贫困的枷锁,实现了华丽转身,迎来了自由与希望。
站在七方岗的高处眺望,远方的田野与村落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岁月见证了它的兴衰荣辱,从日叹薄土的哀愁到今朝谱华章的豪迈,七方岗的故事仍在续写。它是无数中国乡村蜕变的缩影,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着更加灿烂的福祉岁月大步迈进,相信未来的它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熠熠生辉的典范。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审核:罗 燕
本期执编:沈 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