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故居 | 革命英杰辈出 专题导赏带你追寻“翠亨四杰”的动人史迹

乐活   2025-01-07 18:39   广东  


翠亨四杰


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孕育他成为一代伟人的最初摇篮,也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在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感召下,翠亨村涌现了一大批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做出贡献的英杰。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动华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兴中会早期会员中,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和杨心如被誉为“翠亨四杰”,他们年纪相仿,彼此熟识,纷纷投身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翠亨村内,至今仍保留着“翠亨四杰”的历史遗迹与文物展品,流传着他们的成长佳话。接下来,让我们在翠亨村追寻他们的革命史迹,重温他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翠亨四杰”之

孙中山

(1866~1925)

      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的普通农家。翠亨村是他最早认识社会的视窗,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土壤,也是他最早进行社会改革的试验场。

    孙中山从翠亨村出发,推翻帝制、创建共和,为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终成世纪伟人。


史迹路线


1、铜塑“根”

童年时的孙中山,常在家门前的大榕树下听参加过太平军的村民冯观爽老人讲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事。孙中山后来曾回忆说,他的革命思想最早即于此时萌发。图为铜塑“根”,象征着孙中山革命思想根源于此。

2、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位于翠亨村的西南角,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设计并主持建造。1892年至1895年间,孙中山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时常回家居住。1912年5月底,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的孙中山回乡在此住过三天。

3、孙中山生平展

“孙中山生平展”位于翠亨民居展示区,浓缩介绍了孙中山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为实现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4、“瑞接长庚”闸门

翠亨村西门,青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人曾在附近试验炸药,据说,门上的“瑞接长庚”石匾是当时所震裂的。 

5、冯氏宗祠

由于家庭贫困,孙中山9岁才进入设在翠亨村冯氏宗祠内的村塾接受传统教育。

1878年,陆皓东随母回故乡翠亨村,进入冯氏宗祠读书,和孙中山成为同学。他们志趣相投,性情相似,成为终生好友。

6、北极殿遗址

1883年秋天,孙中山与陆皓东等到北极殿里损毁了北帝和金花娘娘的神像,奉劝乡民破除迷信、不要崇拜偶像。这一举动引起了村民的强烈反感,被认为亵渎神灵。孙中山和陆皓东被迫离开翠亨村,分别前往香港、上海求学。


“翠亨四杰”之

陆皓东 

(1867~1895)

名中桂,字献香,孙中山同村好友。1895年,在孙中山策划的广州起义中,陆皓东为保护同志,销毁党员名册而被捕,英勇就义。孙中山赞誉其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7、陆皓东故居

陆皓东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46平方米,是当地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建筑,陆皓东青少年时代在此居住和生活。现室内布置有“陆皓东烈士生平纪念展”。


展览内容导赏

01

陆皓东童年时与家人合影。右起陆皓东、父亲陆晓帆、母亲王金月。

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作为乙未广州起义的旗帜。1924年6月,孙中山主持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把青天白日旗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党旗。图为孙中山手绘的青天白日旗手稿及说明文字。

02

03

陆皓东牺牲后,家人不敢前往认领尸首,只将他遗下的一枚牙齿和衣履等埋葬于翠亨村附近的山门坳。1937年,由中山县县长杨子毅主持在翠亨村犁头尖山南坡建造陆皓东坟场。图为陆皓东烈士坟场的石牌坊及陆皓东烈士石像。

“翠亨四杰”之

杨鹤龄 

(1868~1934)

      名仕年,字礼遐,1868年出生于澳门。1895年加入兴中会,在港澳一带协助筹募起义经费和开展反清宣传。1921年9月,被孙中山聘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4月,任大元帅府港澳特务调查员。1934年8月29日在澳门病逝,享年66岁。

8、杨鹤龄纪念展览

“杨鹤龄纪念展览”位于翠亨民居展示区。我馆以翠亨村中冯姓人家的房子,布置展览介绍杨鹤龄的生平事迹。


展览导赏

01


图为孙中山(左二)与杨鹤龄(左一)、陈少白(左三)、尢列(左四)合影,后立者为同学关心焉。

图为杨鹤龄晚年手书“博爱”手迹,并题有“中山先生喜书此字,蒙作效颦也,亦景仰风流之意耳”跋语。

02

03

1934年10月22日,经国民党澳门支部执行委员会向国民党广东支部执行委员会申请,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将翠亨水口山专地拨为杨鹤龄安葬地。图为位于翠亨村金槟榔山的杨鹤龄墓。


“翠亨四杰”之

杨心如

(1868~1946)

幼名帝镜,名兆容,字正乐,号心如,为孙中山在翠亨村中的总角之交。杨心如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他在台湾协助陈少白创立兴中会分会,参与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诸役,“ 毁家纾难, 产业十九捐助革命, 家遂中落 ”

1946年秋,杨心如在台湾病逝。

9、杨心如故居


杨心如故居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故居坐西向东,为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是当地传统民居代表之一。现室内布置有“杨心如先生生平史迹展”。


展览导赏

01

1900年9月28日,孙中山由日本神户抵达台湾,以杨心如家为联络机关,指挥惠州起义。后因日本方面监防严密,联络机关改设于台北市新起町。图为孙中山在台寓所。

孙中山在台湾期间,与杨心如同住,两人共饮同寝,直到惠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离台去日本。图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惠州起义产生的重大影响之叙述。

02

03

1928年9月14日,杨心如致函女儿和女婿,信中谈及为广州革命纪念馆提供1895年广州起义回忆史料等事。


以上即为“翠亨四杰”革命史迹简介,欢迎游客朋友们来到伟人故里翠亨村,实地探寻翠亨革命英杰的历史足迹,感受这里悠久的革命传统与浓郁的革命文化。

编辑:李依薇

一审:王   芬

二审:麦嘉俊

三审:黄   效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增挂“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牌子,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25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