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英杰辈出 丰碑永存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举行南昌起义。周恩来、恽代英、聂荣臻、周士第、陈赓、蔡申熙等175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人参加南昌起义,其中周恩来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卢德铭、伍中豪、陈毅安、谭希林、王良等5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人参加秋收起义,其中卢德铭担任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州起义。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赵自选、黄锦辉、徐向前、蔡申熙、陶铸等58名黄埔军校出身的共产党人参加起义,其中恽代英、叶剑英、聂荣臻都是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黄埔军校师生
1989年、1994年,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其中黄埔军校校友共计16名,占比44%。
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黄埔军校师生(前六期)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在烽火岁月中,左权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沉的家书。1942年5月,左权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战斗中牺牲。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报酬别后衷情。
——1942年5月22日晚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
王碧若(1909—1937),广东番禺人,黄埔军校五期生。1937年12月13日在与日军作战中于南京牺牲。此为王碧若的抗战荣哀状。(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宁,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黄埔军校六期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受党组织派遣,赴东北开展抗日斗争。临行前,她将儿子陈掖贤委托给亲属抚养,从此再未见面。1936年遭日军杀害。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宁儿)手抄赵一曼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黄埔军校校友。图为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前排左一)在北京会见黄埔军校校友。
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左四)在张治中(左二)陶铸(左五)的陪同下视察黄埔军校旧址。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努力下,黄埔军校旧址逐步得到恢复和保护。
199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按照“原方位、原尺度、原面貌”复建黄埔军校校本部,并对俱乐部、孙总理故居、孙总理纪念碑、东征烈士墓园、白鹤岗炮台、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等建筑进行修复,重现黄埔军校历史风貌。
编辑 | 兰天美
实物整理 | 郭丹玲
一审 | 黄德强
二审 | 麦嘉俊
三审 | 张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