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能文能武 军政兼备
第 1 节
设立政治部是黄埔军校根本区别于旧式军校的体现,政治部掌管全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在共产党人的主导下,政治部组织机构日趋完善,各科分工明确,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工作制度。
1926年3月,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增设政治科,以培养军队政治工作干部。政治科(第四期)招收学生将近500人,相当于在校内增设一所政治学院,政治部职员多达70多人,政治教育的分量大大加重。
周恩来(1898-1976),江苏淮安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共党员。1924年,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对军校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中共党员。1925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等课。
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中共党员。1925年到黄埔军校工作,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为主持军校政治部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1923年10月,恽代英创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在青年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是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红色刊物。此件为1925年《中国青年》第七十四期,登载了恽代英与读者刘英的通信《广东军官学校与国民党问题》。(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1924年8月23日广州《新国华报》。(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黄埔军校遗址照片
建校初期,黄埔军校政治课数量为8门,教学内容只划定为党义、党史和政治经济三个方面。随着政治工作制度的逐步完善,政治课的数量增加到18门,后来又增加到26门,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加注重对革命理论的讲授和对国际、国内政治状况的介绍分析。图为黄埔军校课堂教学场景。
黄埔军校政治教材(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黄埔军校政治教育除进行课堂讲授外,还设有特别讲演,定期邀请各界著名人士来校宣讲形势、任务和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情况,提高政治觉悟。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彭湃、邓中夏等应邀到军校演讲。1927年4月8日,鲁迅到军校演讲《革命时代底文学》。图右部分为黄埔军校教官梁鼎铭所绘鲁迅速写画。
1962年梁鼎铭先生遗作出版委员会发行《梁鼎铭先生画集》(辛亥革命纪念馆藏,朱晴画女士捐赠)
为进一步联系黄埔军校和各军革命青年,1925年2月1日,在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和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领导下,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5年1月18日,黄埔军校成立血花剧社,旨在“将革命的艺术来故组社会”。在北伐期间,血花剧社多次排演话剧,通过演出的形式筹集捐款以慰劳前线将士。此为黄埔同学会就血花剧社排演新剧筹款慰劳北伐将士送上剧券希尽量捐助的笺函。(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
1926年7月30日刘锦才捐助北伐军饷存根。(辛亥革命纪念馆藏,张智、杨咪咪捐赠)
黄埔军校政治部为丰富师生业余生活,于1925年4月25日组织俱乐部,分为政治、经济、研究、美术、戏剧、音乐、体育七组。左图为黄埔军校俱乐部外景,右图为黄埔军校俱乐部内景。
第四期生裘树凯回忆:“凡是中共党员,规定(每星期日)上午在农民协会礼堂上党课一至三小时。”抓紧党内教育,增强了党员的政治鉴别力,提升了思想理论水平。此为裘树凯回忆录之一《我和我的二哥裘树藩》。(辛亥革命纪念馆藏,裘建明女士捐赠)
《中国军人》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主张,紧密结合形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此件为《中国军人》创刊号。(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黄埔日刊》原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日刊》,由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出版。1926年5月改为《黄埔日刊》,是黄埔军校的机关报,在全国的发行点共3000多处,日最高发行量近5万份。此件为1926年11月25日的《黄埔日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1926年5月,黄埔军校政治部创办《革命画报》,此为黄埔军校出版的唯——种以漫画为主的刊物。画报通过漫画的形式,传播新闻、讽喻时事、宣传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战斗性。(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黄埔军校特别党部主办的《革命军》,原名《青年军人》,1925年1月创刊,同年5月30日改名为《革命军》,是黄埔军校创办最早的期刊。此为1925年《革命军》六七期合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采用新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进行讲授、训练,注重军事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且战且学,培养学生成为既通军事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军事人才。
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黄埔军校的筹办者之一,建校之初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组织编印讲义,指导教学活动,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习、训练,并讲授《兵器理论》《战术学》等课程。
邓演达(1895—1931),广东惠阳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筹建,任训练部副主任,后任教育长,主持校务。在校期间健全各项制度,精心设计课程,重视学生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在师生当中享有崇高威望。1931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严重(1892—1944),又名严立三,湖北麻城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军校担任训练部主任,战术教官,讲授《步兵操典》《战术学》等课程。
苏联在援助大量物资的同时,派遣各兵种专家到黄埔军校担任顾问,为军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孙中山宴请苏联顾问团。
编辑 | 兰天美
实物整理 | 郭丹玲
一审 | 黄德强
二审 | 麦嘉俊
三审 | 张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