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市委改革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主办2024年度中山市“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经过初赛、复赛文本评审及决赛现场展示评选的层层选拔,最终遴选出27个优秀项目推荐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这些优秀项目聚焦中心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生动展现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 创新聚力谋突破”的有益探索和工作成效,现选编部分获奖项目案例,供大家交流学习。
创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探索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实践育人新模式
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理念的再更新,突出了思政课的实践导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大思政课之“大”实现立德树人之“实”。
2022年8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深入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实地实践出实效为导向,创新“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模式,这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主要做法: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通过“1+1+N”实践育人新模式,建好“大平台”、建强“大师资”、拓宽“大课堂”。
1个强引擎——建好实践育人“大平台”
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博物馆“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全过程。一是党建共建直连,让多元主体“联起来”。与各地宣传、文旅、学校等单位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二是整合文物资源,让思政课底色“红起来”。发挥党支部在谋划布局的“主心骨”作用,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杨殷故居为核心,整合周边历史建筑和革命遗址,高标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三是建设博物馆“云上思政”,让优秀成果“传起来”。推出“开学第一课”“红棉青年说”等“云上”课堂,让学生们的优秀实践成果在“大平台”上传播开来。
1支强队伍——建强实践育人“大师资”
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师资队伍。一是以“选”为先。坚持政治标准,由博物馆红色讲解员、思政老师、专家学者、烈士亲属、红领巾讲解员等组成多元化育人团队,让理论宣讲的深度见人、见物、见精神。二是以“育”为本。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享、座谈交流等形式,打造馆校思政课融合发展的培训研讨平台。三是以“用”为要。建立博物馆与学校“双师型”工作坊。将思政课老师“请进来”,让博物馆红色讲解员“走出去”,联合设计、开发实践课程和教育活动。
N个特色品牌项目——拓宽实践育人“大课堂”
以打造若干个实践教学特色品牌项目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博物馆“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一是打造有温度的活动项目。面向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通过重温誓词、同上一堂课、同唱爱国歌曲等形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二是打造有深度的活动项目。开展“村外木棉花正红”主题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沉浸式教学、仪式教学等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三是打造有热度的活动项目。以“一展一课一活动”模式常态化走进中小学,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推动红色展览、主题讲座、特色活动进校园。
项目的创新点:
串珠成链,搭建“大思政课”实践协同育人平台
立足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革命文物资源优势,连点串线,打破各类组织地域、层级、隶属关系壁垒,联合博物馆、学校、团委、妇联等基层党组织,构建“1个基地+5个共同体”工作格局,即以1个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形成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育资源“5个共同体”,推动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要素、教育平台同向汇聚,同向发力讲好“大思政课”,搭建在实践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的“大平台”。
融合固链,深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内涵式发展
通过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不断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一方面,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翠亨村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让思政课内容“新起来”。推出孙中山、杨殷烈士、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等“三大品牌”研学课程,推动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另一方面,做好“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文章,让思政课基因“显起来”。推动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我们的节日”“手艺中的中山非遗”等研学课程,使学生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模式强链:开辟分众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路径
坚持以人为中心,实施分众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观众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学生群体“需求侧”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规律,不断调整和丰富思政课“供给侧”的内容输出。创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编写儿童版、青年版、成人版的分众化讲解词,提供分众化导览。进而,通过“实地参观+特色课堂+交流分享+创新实践”模式,强化实践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由“内容之知”走向“方法之知”达到“意义之知”。
辐射扩链:延伸“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世界向度
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辐射作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两岸同胞、海外侨胞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打造“知情意行”融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走进中山史迹、中山乡村、中山名人、中山家庭”的“四走进”实践教学内容,“孙中山史迹、翠亨红色文化、乡村生态非遗”三条实践研学路线,以及“现场直播+数字展厅+微课堂+云导览”的网络传播矩阵,让两岸四地青年、海外侨胞同上一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课,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项目取得的成果:
党建引领更加有力
在项目的实施推动下,通过党建共联共建矩阵与中山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近30所大、中、小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壮大红色“朋友圈”。以项目为牵引,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质的提升,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员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专业组“金牌讲解员”、2023年广东省红色讲解员大赛志愿组“金牌讲解员”“我最喜欢的讲解员”称号、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指导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专业组二等奖、中山市“身边的思政好老师”等荣誉和称号。
实践育人卓有成效
创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来,接待超500万人次参观学习,其中港澳台观众2.2万人次,海外观众2.4万人次。通过馆校协同合作,为近10万在校学生提供“大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100余场次。活动项目积累了良好的美誉度,荣获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等奖项。觉醒少先队员“红色基因传承人”的主人翁意识,培养80余名“五好”红领巾志愿讲解员,以同龄人的感染力,在学校、红色革命遗址宣讲红色故事,成为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播少年轻骑兵。
宣传示范效应显著
北京、上海、南京等地50余所博物馆、学校到基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实践育人基地发挥的工作。2024年5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现场会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品牌教育项目先后荣膺广东省馆校合作示范项目、广东省博物馆馆校合作十佳项目等荣誉,收获行业系统高度认可,以及中央电视台、央视频、文旅中国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思政育人新生态,推动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思政课”迈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转载自“中山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