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耀中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中山大学(第三期)

乐活   2025-01-08 14:23   广东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能文能武 军政兼备

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并完善了教育体系,明确提出“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理论与实际打成一片”的教学方针,既注重军事理论教学与实战技能训练,又重视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与政治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第  2  节

建校初期,黄埔军校只设步兵科,随着军校教学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增设炮兵、工兵、辎重兵和宪兵等科,实行分科教学。军事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偏重理论,术科则为实操。图为黄埔军校教学场景。


战术学是一门教授作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战斗的种类、各兵种的特点、阵中勤务的课目,采用图上战术教学法、现地战术教学法、沙盘教学法和兵棋教学法四种教学法。


兵器学是一门教授常见兵器的构造、原理、效力、使用方法、保存方法的课目,采用模型教学法、工厂见习法、射击见习法三种教学法。图为黄埔军校使用的迫击炮。

从左至右依次为1934年陆军第二十五师干部教育大队印《德式迫击炮之研究》、1931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行《通信教范草案》、1932年军用图书社印行《交通教范草案》、1933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行德译《架桥教范》第三部。(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交通学是一门教授在军事行动中渡河、架桥、修路、护路等交通作业方法,以及破坏交通设施方法的课目。图为黄埔军校学生渡河及架桥演习。


郭化若(1904—1995),福建福州人,黄埔军校四期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此件为郭化若所写的《我的黄埔生涯》,记载了上军事理论课、实操练习、演习和参战等情况。(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筑城学是一门教授研判地形、构筑工事、完善工事中交通设施方法的课目,采用应用作业法、工兵作业法和要塞见习法三种教学法。图为黄埔军校学生练习修筑战壕。


20世纪上半叶,马仍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战斗和运输工具,熟练掌握马术对于陆军官兵具有重要意义。图为黄埔军校马学课教学场景。


步兵操典的主要内容是单兵动作教练及队列训练,是黄埔军校军事教育最基础的内容。由于战事紧张,黄埔军校的操典训练注重实战内容(如射击、投弹),而队列训练(如立正、敬礼、转法、列队)则居于次要地位。图为黄埔军校学生进行队列训练。


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步兵教育计划案图之各国教练其二、其三。(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步兵教育计划案图之各国战斗教练其五、其六。(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步兵教育计划案图之六公分迫击炮之攻击、防御。(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1930年编订《德国步兵操典》再版第一部。(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劈刺教范是最基本的军事教学课目之一,训练内容是用冷兵器劈杀、刺杀敌人,培养学生战斗技能,提高学生的勇气。图为黄埔军校劈刺教范教学场景。


射击教范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教授内容为各种枪械的瞄准射击,通过不断练习提高射击准确度。图为黄埔军校射击教范教学场景。


制式教练是按条令、教范规定的标准和制式动作所进行的教练,包括徒手、持枪、技术、散兵及班排连营团教练等。图为制式教练教学场景。


黄埔军校注重实战训练,所有的军事教学都以提高实战能力为中心,重视野外演习,让学生在演习中领悟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力求学以致用。图为迫击炮演习和机关枪演习。


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制铜勺。(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民国军政部制铜擦枪油盒。(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民国樊国华军校六期毕业时用过的箱子。(辛亥革命纪念馆藏,樊锟、樊园园捐赠)


黄埔军校政治部创作和教唱了许多革命歌曲,不仅军校师生会唱,而且在国民革命军和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此为创作于1926年的黄埔军校校歌。


黄埔军校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被分配到革命政府所辖军队担任下级军官,毕业时通常为少尉、中尉军衔。图为1925年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照。


1926年底出版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学生毕业纪念册,内有领导人照片、题词及第四期学生统计表等内容。(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1940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陈福群毕业证书。(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校王曲分校(第七分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学员班级名单油印本。(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黄埔军校重视与毕业校友的联络工作,每期学生毕业后都会编印同学录,上面记载了每一位教官和学生的姓名、联系地址等信息。此为1933年6月陆军第二十八师军士教导队第一期同学录。(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从左至右为:民国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五期高级班同学证章、民国中央军校十六期十二总队证章、民国中央军校十六期十二总队证章、民国广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军校”“穗”字同学纪念章、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七期学生第廿六总队毕业纪念章、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七期学生第廿六总队毕业徽章。(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黄埔军校一期生侯克圣毕业证书。(新干县档案馆藏)


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李保蔚毕业证书。(辛亥革命纪念馆藏)


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龙启贤的毕业证书。(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


周士第(1900—1979),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一期生,中共党员,先后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团长。参与指挥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后率部攻打武昌城,屡建奇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周士第关于铁甲车队的回忆录。(海南省档案馆藏)


梁桂华(1893—1927),广东云浮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员,黄埔军校修业,中共党员,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在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副总指挥,起义失败后牺牲。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这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席卷全国。为声援五卅运动,广州和香港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为支援罢工斗争,黄埔军校组织宣传队分赴广州各处演说,出版罢工宣传刊物。此为1926年出版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拥护省港罢工》专号。(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编辑 | 兰天美

实物整理 | 郭丹玲

一审 | 黄德强

二审 | 麦嘉俊

三审 | 张道有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增挂“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牌子,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25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