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世上有个未解之谜,就是“我的钱,到底都花哪儿去了?”
明明衣着普通,饮食家常,从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可到头来为啥还是存不住钱?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不妨对照下面这5种漏财习惯,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消费偏向。
1.情绪型消费
一不爽就想花钱,是很多人的日常。
“失恋了,买”,“工作不顺心了,买”,仿佛只要疯狂购物,我们就能把烦恼抛诸脑后。
把买买买,当成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确实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很爽。
可买买买,买不来真正的治愈,只会给我们的钱包带来压力。
因为情绪问题的根源,不在外界。任何外物,也都不能替代我们,与自己和解。
郁闷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个冷静期,或者换种方式发泄。
别让冲动绑架了理智,也别让消费变成一种条件反射。
2.跟风型消费
在这个万物皆可“种草”的时代,网红同款,限量新品,全民爆款层出不穷。
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很少有人能保持理智,逃脱 "跟风消费"的陷阱。
可那些跟风买回家的“爆品”,有多少是真正物有所值?又有多少真的适合自己,能高频使用?
别让“种草”绑架了钱包,把钱花在刀刃上,对自己的生活改善会更有效果。
3.面子型消费
同事们凑单买奶茶,明明不渴,却怕显得格格不入,买…
闺蜜拼单买打折洗面奶,虽然家里还有一支没拆封的,但也不好意思拒绝,买…
为了所谓的面子,我们一次次地妥协,一次次地打开了钱包。
这些看似毛毛雨的花销,积少成多,也是导致我们漏财的原因之一。
我们向“面子”缴纳了税费,那些为了迎合他人期待而买下的东西,最终大多闲置在角落吃灰。
其实,真正的朋友,并不会因为你的一点点不合群,和你关系变差。学会拒绝不需要的东西,对钱包有利。
4.节省型消费
“这件衣服打折了,虽然不太合身,但便宜啊...”
“这支口红快过期了,不过才10块钱,划算...”
许多人以为,消费的重点在于追求“价格最低”。于是,争先恐后地在特价活动中扫货,生怕错过优惠。
但真正的省钱,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便宜,而是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一件打折却不合身的衣服,一支即将过期的口红,再便宜也是在浪费钱。
与其被优惠牵着鼻子走,不如列一张清单,明确自己最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地下手。
5.成长型消费
为了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买了一堆书,结果一页都没翻开。
为了健身,办了年卡,结果去了一次,就再没进过健身房的大门。
很多为了“提升自我”花的钱,最后只换来一堆“尘封的梦想”。
我们掏钱买各种教程,器材,仿佛投入越多,就离梦想越近。
可当一时的热情褪去,那些装备,只会沦为面子工程。而我们的钱包,却渐渐消瘦。
与其花钱投资外物,不如先脚踏实地行动起来,我们在自我提升路上投入的每一分钱,才不会白花。
结语:
漏财的根源在于,我们在各种因素的支配下,用钱换取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堵住漏洞,相信我们都可以存下属于自己的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