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曾说:“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的。”
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性,一个人的清醒,是从能接纳人性的复杂,不和人性较劲开始的。
聪明人不到迫不得已,不会轻易对抗人性,人为的给自己制造苦难。
1.不用利益考验人性
许多看似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在利益面前都不堪一击。
先秦时代的《六韬引谚》中,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古至今,世人劳苦奔波,都摆脱不了一个利字 。
利字当头时,人性中的负面:自私,背叛,往往会被无情放大。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里,在事业前景的巨大诱惑前,庄国栋和黄亦玫的爱情,变得不值一提,最终以分手散场。
生活中,一些血脉相连的亲人,一旦涉及到分家,或继承财产,很多会闹得不可开交,撕破脸皮。
面对利益,永远不要太过理想化,也不要高估和任何人的关系。
你可以要求自己不计较,但对别人的计较,却无法干涉。
遵从人性,牵涉到利益,不论多好的关系,提前说清楚,算清楚,比稀里糊涂,含含糊糊要好。
我们的老祖宗有经验: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算的越清楚,反而越有利于关系的延续。
2.不指望别人理解自己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这样一句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不太赞同,因为很多时候,即使别人穿上你的鞋子,也很难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每个人,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承压能量不同,敢问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心境下,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
小时候觉得天大的事儿,30岁时再后头看,那还算是事儿吗?
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说到底,每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当下的认知里,去认识事情。
莫言曾说:“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溃烂到何种境地。”
很多人在遭遇痛苦时,总想找到能共情自己的人,来安慰自己,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
最终,却往往因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痛苦加倍。
其实,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才是常态。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太珍稀,如何能流传千年?
放下对感同身受的执念,别去期望他人能完全理解自己。
我们只需活在当下,做好自己,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同样,也不去随意评判他人。
3. 明白大多数人并不希望你过得比TA好
一位哲学家曾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的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人心是很微妙的,会在网上给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点赞,鼓掌。也会眼气,妒忌朋友的出类拔萃。
不希望身边人比自己过得好,是人的劣根性。几乎每个人都有妒忌心,比较心。
但有些人能用道德,涵养将其克制,或转化为自身奋斗的动力。
有些人却会毫不掩饰,在言谈举止间,将这不甘心暴露,恶意满满。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曾将人的嫉妒之心做过极致的描述: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无论多么成功,都不要和身边的人过度炫耀。
以免激发人性中的阴暗面,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幸福美好,有时低调地藏于心中,才能更为长久。
最后:
人性中的爱和善良,远比恶意要多。
但人性的复杂,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很多让人痛苦的事儿,要么是把自己想的太好,要么,是把别人想的太好。
清醒的人,懂得避开他人心中的幽暗,同时克制自己内心中的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