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首届“汉外语言研究交流与融合”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圆满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汉外两界28位学界时贤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商如何在新时代实现我国语言研究的交流与融合,助推我国语言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论坛合影
开幕致辞 引领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教授和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分别致开幕辞。赵刚教授指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汉外语言研究肩负重大而光荣的使命,推动汉外语言研究的交流与融合,是践诺“中国的语言研究”事业、提升我国语言研究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正确引导国际舆论、加强国防安全、助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赵教授呼吁学界同仁,应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反思中谋进步,保持对话,不断突破,携手助推我国语言研究事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提出,要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语言问题,推动中国语言学走向世界,呼吁学界重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现代化转型,积极推进现代语言学创新发展,同时注意借鉴国外语言学先进理论和方法,以促进汉外研究真正走向交流、融合、融通和发展。黄教授对北外寄予厚望,期待北外继续发挥优势,引领推进中国语言学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体系的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走向世界的当代语言学体系。
主题发言 真知灼见
主题发言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与许家金教授先后主持,汉外两届时贤相继发言,贡献真知灼见。12日上午,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提出,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汉语语法系统必须研究好“省略”问题,研究好“汉语信息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教授指出,我国语言学界“两张皮”问题已有所改善,需要取得更大进步,建议继续深化汉外语言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认为,“翻译-会通-超胜”适用于语言研究的交流与融合,外语界学者不乏知外、知今,但需补知中、知古。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伯江教授强调,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母语特点,要格外关注语言自身内部要素的系统适应性。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张绍杰教授主张,汉语研究需要洞开思路,开辟蹊径,基于大数据的证据创新汉语研究的新局面。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提出,必须打破汉语研究与非汉语研究相互隔绝、各自为政的状态,非汉语的反观有助于发现汉语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认为,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了解语言与思维和文化之间关系、认识语言本质属性和特点的重要方式之一。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明确了中国语言学存在的三个“不足”、语言学研究的五个方面以及评价语言学研究的三个维度。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在语篇层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指称词的指涉透明度和语篇连贯,指出指称词的变化和选择涉及文体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黄行教授认为,发挥和保护我国语言资源多样性,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开发和利用多语种大规模语言数据集,是学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需求。西南大学文旭教授提出,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必然会打上文化认知的烙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对于研究该民族的语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用上下位范畴概念“学术/语言学科共同体”“汉语/外语学科共同体”来区分不同学者共同体研究领域,考察学者共同体之间学术交流与融合的主体间性。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认为,在语篇的信息组织中,并非所有信息都同等重要,英汉语信息存在前景化与背景化的句法过程。北京大学郭锐教授指出,英汉语的假宾语结构其实都是特殊的结果结构,均可通过谓词的论元结构进行还原分析。
12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个二语加工新模式:可及性-复杂性-效率模式(Accessibility-Complexity-Efficiency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或ACE model of SLP),三个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北京大学董秀芳教授主张,汉外语言对比是将汉语学界研究与外语学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这一点上双方可以进行深度的实质性合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指出,国际语用学研究出现了几个新的转向,涉及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跨界融合及创新,能给我国语用学等研究带来新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完权教授从英汉对比说“总括”,提出“都”的“总括”语义体现了汉语重综合而轻分析的特点,也即汉语式量化的总体特点。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从认知定位和时间与情态的内在一体性视角,对汉语语气词的完句功能做出了理论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储泽祥教授认为,汉语的根本单位是单音语素,根本结构方式是复合,故汉语语法特征可从汉语单音语素·复合结构的基本特征里探寻源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明友教授以suggest为例,透过对英语语气,尤其是虚拟语气的本质及实现形式的语用认知分析,以期揭示一种英语语法隐喻现象。华中师范大学姚双云教授提倡发挥学术期刊的导引作用,促进汉外研究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整体研究水平。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继红教授通过总结吕叔湘先生的历史语言学思想,说明汉外语言研究交流与融合对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结合句法分析实践中的语言实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究现代汉语独语句现象。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将源自语料库语言学的词语共选(co-selection)观念加以拓展,提出“概率语境共选论”(probabilistic contextual Co-selection)。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强调从语言学本身的概念看语言学研究,既需用汉语的眼光看外语,也需从外语的眼光看汉语。
在座谈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对汉语的零句、流水句、成分并置、母语在线加工等语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高见迭出。
总体而言,汉外学界时贤对汉外语言研究的交流与融合表现出高度关切,针对中国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诸多洞见,展现出对学科整体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为推动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专家们明确要打破汉语研究与非汉语研究隔阂,引领语言学界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构筑同心圆,全面提振国家语言研究能力,进一步助推我国语言研究事业走向世界,共同谱写中国语言研究的新篇章!
更多内容
敬请关注
同名视频号
外研社官方旗舰店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