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残 | 《歧视也没什么错》

文摘   社会   2024-07-15 18:24   北京  

FROM:有人公益




阅读提示:
今日推送约2,400字,
使用各类读屏,听读时间约7分钟。
低视力伙伴可点击右上角菜单中的“调整字体”
设置文本大小,方便查看。

上图为:著书立残封面

整理〡佀新艺



最近,一个名为“或斤”的模仿霍金的直播账号被举报了,记者发现,在山寨版“霍金”直播间里,“假霍金”并未通过任何特效妆、皮套去模仿霍金,只戴了一个简陋的纸质面具,就能点燃围观群众的热情,他的滑稽动作与魔性舞姿信手拈来,针对霍金本人病情的“调侃”比比皆是;不仅如此,“或斤”还屡次P图丑化霍金本人、嘲讽“渐冻症”人士,一番骚操作下来,争议甚嚣尘上。

律师苏焱鑫表示,“这种行为涉及对霍金先生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侵犯,同时也可能构成对残疾人士的不尊重,涉嫌侮辱他人。”

其实,恶意模仿、拿残障取乐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去年,网上掀起一阵侮辱唐氏综合征人士的狂潮,将“唐”字赋予骂人的贬义;还有网红“药水哥”“大头鹰”都曾通过模仿、口头侮辱的方式来对残障群体进行人身攻击。

这个现象进而引发一个问题:残障真的不能用来取乐或模仿吗?

在脱口秀行业里,有过很多关于残障的段子,比如在脱口秀大会上走红的小佳和黑灯都作为残障人讲出关于残障生活的幽默段子;

曾经有一位英国的下肢障碍脱口秀演员在段子中取笑中国的上肢障碍游泳运动员,嘲笑他的脱衣、夺冠的方式;

那么上述两种情况,有着一个本质的不同:小佳和黑灯讲的段子都是客观、平实、以残障作为主体性的,不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英国脱口秀演员虽然本人是残障者,但他先入为主地认定中国的肢体障碍游泳运动员在生活、体育上的能力不如他。

同样,不论是模仿霍金,还是模仿脑性麻痹人士的药水哥,他们在模仿的时候都有着先入为主的定见:残障人的能力,或至少某方面能力一定是弱的,残障的生活一定是可怜、悲惨的。
所以,有没有没有这样的偏见,有没有“健全主义霸权”下对于“正常与非正常”的社会标准的强调(赵博《“文明的盲区”:脱口秀喜剧中的残障幽默》),是辨认这些段子是否合适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不论是残障者还是非残障者,都有可能陷入“健全主义霸权”的体能歧视中,但也都有可能不带偏见地以残障视角来讲述,就如同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可能是固化“父权制霸权”的一份子。
本文所介绍的《歧视也没什么错》的作者霍金青山是来自日本的一位肢体障碍人士,也是一位搞笑艺人,平时,他把自己的经历、日本的一位残障教授乙武洋匡的经历都用作过幽默的段子。正如他所说,残障人的生活,残障人的性是可以讲出来的,但只要不带有先入为主、脸谱化形象的偏见



书名
歧视也没什么错

出版年份
2018

作者
Hawking Aoyama
霍金青山

译者
刘羽阳

下图为:本书封面


 

内容简介

对作者霍金青山来说,一路走来,歧视如影随形。他患有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一生下来就关节僵直、挛缩,手脚都无法伸缩。不过,“残障”不是仅有的标签,他还是一名搞笑艺人。

所以借着编搞笑段子的契机,他重新审视了“自我身份”“残疾”“歧视”“公平”等诸多议题。他细细讲述着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娱乐圈的冷暖,残障人士的困窘,讲到动情时,还会沉溺于感伤,但言语间又有着搞笑艺人特有的自嘲和幽默。

在现实中,无论能否意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歧视与被歧视中。如何面对歧视,又如何理解,是霍金青山想在这本小书里传达的。歧视,可以说是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之后,认识自我的过程。



节选

我,霍金青山,作为残疾艺人出道已有十五年。

最初那年,我总被问起“你明明是个残疾人为什么要当搞笑艺人呢”,这个呀,还真难回答。的确,这份工作不是谁都能做,而且要怎样做也是个问题,因此,对于“怎样的契机使你当上了艺人”这个问题,我有很多答案。但当被问到“为什么”时我只能回答“因为想当啊”或者“原本就喜欢搞笑”。如果在接受采访时被这么问,我就会一边想“真差劲的采访”,一边给出以上两种敷衍的答案。

但有时会突然觉得,对于“明明是残疾人为何还要当搞笑艺人”这个问题,我的内心深处其实已有答案。

搞笑艺人原本就不是普通人能做的工作,做不了才正常,不仅是搞笑艺人,不管什么艺人,都是“不普通的人”才能做。普通人欣赏不普通的人表演,才是娱乐。

这么考虑的话,我能成为艺人的原因也在于此吧,我并不是自已主动要当艺人,而是当年喜欢搞笑节目,四处看演出时,被大川先生各种搭讪。他后来基至在杂志连载中提到我“这家伙应该当艺人”。每次见到我,他都劝说“当艺人会比较好哟”。但我没那个自信,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一直逃避。不过最后还是走上了职业搞笑艺人的道路,我一直认为,劝我当艺人的大川先生应该有他的考虑,但穷意是什么我从没想过。

直到最近我才算明白,“为什么身为残疾人却当了搞笑艺人”以及“为什么还能干十五年”,因为——“霍金青山虽是残疾人,却讨厌残疾人”呀,“身为残疾人却讨厌残疾人”,这样的残疾人比较少见,或者说基本没有。因为残疾人在社会里。会有种强烈的受害者意识,这种意识来源于从小就被家长,其他大人,养护学校等认作可怜人,于是不知不觉,自已头脑里也形成了“残疾人=弱者”的意识。俗话说“三岁看老”,多数残疾人的受害者意识会因小时候的经历得到加强。而持有相同意识的残疾人会产生连带感,从而抱团取暖,并筑建坚固的壁垒,把自己和社会隔绝开来。

世间多数健全人身边没有残疾人,所以不知道残疾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因不知道,于是只能靠想象,而用来想象的材料,仅有“反正应该是身体有残缺、不能活动自如”,所以得出“生活很困难吧”“过得很艰辛吧”“心里很痛苦吧”这种判断。一言以蔽之,就是“可怜”。而“可怜”又等同于“比自己劣等”,由此产生歧视。对残疾人而言,即使提供再多的无障碍设施或提倡“正常化社会”,只要这种意识存在,他们就依旧是弱者。








上图为:残库封面


— THE END —
版权声明:
1、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如内容系有人基金会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违者必究。

有人公益
致力于推动中国残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残障事业转型期以社群培育者、支持者和领军者为己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