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如果慧观起不来,打坐和定境依然在阴境界,纵然做到坐脱立亡,死后也只是鬼仙的学位而已

文化   2024-08-30 12:03   陕西  











準提會公众号创办于二零一三年
弘扬禅宗和南怀瑾先生传承準提法
分享南怀瑾先生与祖师大德著作
中国文化 准提实践 生命科学















《宗镜录略讲》

南公怀瑾先生 著述

[内容节选]






讲到阴阳,我们顺便提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是我们固有文化中的一个宝库,必须去探讨,当然也需要与现代科学,甚至未来科学作一个配合。

 

再顺便一提阴阳与读书的关系。一位朋友花两万元买了一幅古人写的对联,下联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就是阳日,柔就是阴日。中国古代用夏历,现在过阴历年正月初一拜拜,也是夏历的规矩。夏历早就用太阳历,一年二十四节气,不过已简化用六十花甲代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西……王戌、癸亥等等。譬如天干、地支也有阴阳的分别。

 

“刚日读经”,人的情绪有时脾气大,壮志凌云,心里很刚强时,读书应该读古代经典,以调和自己的心性。“柔日读史”,有时情绪低沉,精神也不好,最好看看小说、历史,引起人的精神、兴趣。读古书的一看到“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很现成,现在不现成了,日子哪有刚日子、软日子?所谓刚、柔是指天气,阴雨天属柔日;炎阳晴天则属刚日,气候变化对人的身体、情绪都有影响。

 

我们讲这一段为什么罗嗦了半天?诸位打坐、学佛做功夫,必然受这个气候影响,气候影响调整不好,你的功夫白做。中国有句老话,要到什么时候才算修道成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要是还吃饭的,饮食、衣具不能断去,做不到寒暑不侵,气候湿度一高,天气一冷,你那个功夫马上就变成“夫功”了!功夫完全跑掉,感冒来了,头也发胀,打坐腿也发酸。所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并非易事,非得定的人不可,得三禅以上的定,勉勉强强可以做到寒暑不侵,冬天夏天差不多,没有关系。

 

“阳则风日”,风大、太阳烈属阳日。“阴则云雨”,下雨的天气是阴日。“雨多则烂”,水多食物容易霉烂。像今天天气冷,实际上据气象局报告,十七度左右,不算太冷,为什么感觉比较冷?因为下雨,加上湿度,尤其台北是盆地,湿度更重,再加上大家身体不好,还要加上一个度数--感觉温度,怕冷加湿度,倍觉寒冷,又加三度。有些身体好的不在乎,已经去了三度。

 

湿度一高,人的身体都受影响,会中医的一看,此人病了。像我们现在看看,满堂人十分之七以上,面带腊黄之色,不是衣服穿不够,就是伤风,已经不行了,再加上晚上油腻吃多了,包你明天头昏脑胀。就是这个气候,与人的身体、做功夫都有密切的关系。 “日多则焦”,夏天太阳照久了人会发胀。 那么,永明寿禅师分析气象给我们做指示。


“阴如定”,打坐、定境界是阴境界。“阳如慧”,智慧的境界是阳境界。阴阳两者要配合,是这个配合,不要搞错了!所以有功夫得定,没有慧观发不起来,坐在那里昏昏沉沉。有些腿子练得很熟,有时也可坐一、两天,你以为对了?统统走入阴境界。走入阴境界后,即使能够做到“坐脱立亡”,还是在阴界中。

 

“坐脱立亡”是禅宗术语。坐脱,两腿一盘走了;立亡,站着走了,譬如五百罗汉,还有中国祖师,把徒弟召集起来就走。当然,也有人倒立而亡,如唐代邓隐峰祖师。一般有道的人,死时大都是打起坐来走的,站着的也有。他问徒弟有没有倒转的?徒弟答说没有。他就倒转来死,两双手撑在地上,穿个长袍,如此倒转死也没有问题,长袍却也没有翻挂下来,还是顺着身体倒立着,本事很大,就是要特别表演一手。他的姐姐也是出家的比丘尼,悟了道的,听到弟弟倒立死了几天,跑去看他,姐姐打他一下说:“你生也调皮,死也调皮,连死了都不正经。”弟弟一听这样不正经,反转过来,站着又死了。

 

坐脱立亡不一定得道,当然邓隐峰是得道了,以佛法来讲,证得菩提了。坐脱立亡是修定的功夫,有些人还是在阴境界中,修行中要特别注意!因此历代提倡净土的祖师告诉大家修净土最好,念佛最好,原因何在?你不要考虑定慧,只要念念在佛上,定在其中,慧也在其中,这是给后世非常方便的一个法门,因为后世人般若智慧差了,慧观起不来。慧观起不来,学佛修行都喜欢在定境上做功夫,功夫做得好,走入阴境界的非常多。阴境界当然也有好处,纵然做到坐脱立亡,死了以后也得一个学位,鬼仙而已!然后有人扶乩,他假托济公和尚或其他什么的就来了,这往往都是鬼仙在作怪,在鬼道中他也可以活得很久。

 

这是定慧、阴阳的分别,特别注意这一段。接下来极重要的一句话:“定慧偏者,皆不见佛性”,或者偏于修定,修功夫;或者偏于修慧,注重学理的观,两者偏一都不可能明心见性而悟道。所以学佛的一条正道就是“定慧等持”,二者要平等修持。

 






準提會
南怀瑾与中国传统文化 | 南怀瑾先生传承准提法 | 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 | 准提与《了凡四训》学术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