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触
985硕士找工作,被用人单位以“第一学历”为双非的理由婉拒,此事引发舆论关注。
学历歧视虽饱受诟病,却在人才市场愈演愈烈。当人人都“以第一学历论英雄”时,家长们将永远逃不出“鸡娃”的怪圈。
不得不说,坚不可摧的歧视观念,伤人又害己……
“第一学历似乎成了我的‘污点’。”
刚取得北京某985高校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李敏,在秋招市场奔忙许久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由于本科读的不是211、985院校,她的求职之路走得十分艰难。
某企业的HR在面试时毫不避讳地向她发问,“你本科毕业于xx大学,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所大学?”简单寒暄了几句后,HR递回她的简历,宣告面试的终止。
李敏发现,与她一起去面试、本科毕业于一所985院校的同学得到了HR的青睐,并最终被录用。
事实上,在这之前,李敏还有过投递无数简历皆石沉大海的经历。自那以后,她改变策略,在简历中避免提及本科院校。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实质性进展,因为几乎每个面试官都会问她本科就读院校。
法制日报报道称,与李敏有着相似经历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求职时都被直接或含蓄地问到过第一学历;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甚至明确将核心部门人员招录的第一学历限定为世界排名前100的院校。
毋庸置疑,李敏等毕业生所遭遇的,是学历歧视。
从官方政策层面讲,关于“第一学历”有多少含金量,早在2021年就有过讨论。
当时,有网友留言提问:“请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相关部门答复称,国家相关政策及文件中并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而从实际招录层面看,全国的211、985院校仅占0.4%,企业想要招到合适的双一流毕业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更何况,双一流毕业生的业务能力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强还是弱,其实还得打个问号。
用人单位卷“第一学历”,相当于给所有求职者的过去打上永久性标签:只要高考没考好,这辈子你就别想摆脱掉“案底”了。
为了不留“案底”,摆在后辈眼前的路就十分清晰了:他们只能拼命卷考分,容不得任何闪失。
于是,戏剧的一幕出现了:
在公司里,人们设尽毫无根据的门槛,阻拦双非毕业生、非本科生、非全日制毕业生;在家里,人们又不得不苦恼于孩子分数提不上去,今后恐无好出路。
人人都被桎梏于迷信“第一学历”和“鸡娃”的困境中,学历歧视的法则像回旋镖一样,最终无差别杀向了你、我、他。
这实在有些讽刺。
诚然,偏见和歧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但平心而论,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助推用人单位出台歧视性决策上,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很多人而言,嘴上高喊不要歧视,为的是避免自己被学历更高者歧视,在对待学历比自己更低的人时,他们并不能平等相待。同理,嘴上高喊不要“鸡娃”,为的也是避免别人比自己“鸡”得更厉害。
少有人意识到,公平、平等不是空喊口号,若无法在思想和行动层面形成统一的价值标准,那么你我将长期沉沦在“欲当人上人而不得”的轮回里。
- END -
你有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