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触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助学金事件传得沸沸扬扬,学校与举报者小苏各执一词。
舆论场上,有站学校的,也有站小苏的。争议的关键点除了贫困评定是否公平外,还有到底怎样的消费水平才算“贫困”。
或许,我们一直缺少一个能让大多数人满意的详细准则来界定贫困与否……
事情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9月22日,小苏在网上发布多条视频,声称自己在助学金评选中遭遇不公对待,引发关注。
他表示,班里一共分下来4个贫困生名额,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以及“事实孤儿”,自己大一、大二都获得了名额,大三却被人挤下来了。
挤占名额的同学,是他的室友。他称,室友家庭并不贫困,日常生活奢靡,却“恶意申请贫困生”。
因质疑其中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小苏实名举报与此事相关的高书记和王辅导员滥用职权。
经主流媒体报道后,此事受到大量网友热议,不少人要求学校给个说法。
11月6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通报称,该学生综合评定拟获二等国家助学金,不存在名额遭“挤占”的情况。“有关视频中指称的生活品为上述学生勤工俭学收入所购买或亲属所赠,其高消费行为经核查不属实。”
然而,小苏并不认可学校的通报,他认为调查应由第三方来做。
不少网友对学校的调查通报也不甚满意。最关键的问题是,小苏提到的“挤占者”家庭条件究竟是好是差、评选过程事实依据和min主程度到底怎么样,全篇不见详细阐述。
再对比对比身边人的遭遇,网友就更怀疑了。
在他们看来,大学贫困生评选很不公平,一些贫困学生碍于面子、弱于表达,根本没能参与评选,而且评选过程大家基本也是看人缘,真正考虑家庭情况的少之又少。
不过,也有网友对小孙提出质疑。
一方面,室友竞争助学金到这种地步,其中有可能暗含双方不和的因素,学生未经社会磨砺,容易将情绪放大化、公开化。
另一方面,传言称小孙的电脑近8000元,手持电子设备也是苹果的,他同样不贫困。
对此,小孙回应道,电子设备都是二手的,共花费13012元。因为专业是计算机,还自学了剪辑,“这是我的全部(家当)了。”
至此,事件陷入罗生门,网友众说纷纭。
追根究底,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贫困生评选本身还是由此产生的舆论争议,背后都透露出一个现实问题:贫困与否,没有一个详细统一的评判标准。
“建档立卡”“低保户”等各类官方证书是不错的参考,但这只是少部分,其他学生怎么办呢?
有的学校靠同学评选,可正如网友所言,学生也不是单纯公正的“评委”,他们有他们的“人情世故”;
有的学校靠辅导员肉眼观察,他们给那些来自农村、衣着朴素、言谈举止拘谨的同学更多关注,却也容易陷入无法自证清廉的困境。
还有的学校靠大数据帮忙,将钱直接打进每个月在学校食堂吃60餐以上、餐均消费不足7元的学生的饭卡上,虽然暖心,却也容易被钻空子。
或许,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评判标准。比如,依照所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从家庭资产、家庭年收入情况做主要考察。其他诸如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问题,一律视为学生个人行为,不纳入贫困考核标准。
无论最终形式是怎样的,只要形成大范围的共识,那么类似的纷争就会少很多。
- END -
你有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