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发现
人群中约有1/3的人有晕车的问题
尤其是到了春节期间
很多人要返乡、探亲、旅行等
遇到堵车走走停停时
冒冷汗、恶心、呕吐......
经常担心自己是不是要交代在车上
那么,晕车是不是病?
该怎么解决春节出行晕车的问题?
晕车在医学上称作“晕动病”,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各种因素,导致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脸色苍白、唾液分泌过多等症状。
晕车、晕船、晕飞机,都属于晕动病的一种。有人会因为车辆晃动晕车,有人因为汽油味刺鼻晕车,有人因为发动机的噪音晕车......
有人会问,万千世界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是“我这个倒霉蛋”会晕车,而且还是十级晕车选手!事实上,这与我们人体的前庭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坐在车上时,眼睛看到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而内耳前庭器官却感觉到车子在蜿蜒移动,此时大脑无法有效地整合这两种感官信息,导致内耳前庭传出的功能增强,就会出现晕动症的一系列表现。
虽然晕车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但是头晕目眩呕吐起来是真要命。针对晕车的症状,目前有以下4类常用的口服晕车药物:
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晕海宁)、异丙嗪、美克洛嗪等,是晕车药物的首选种类。主要通过作用于前庭、呕吐中枢,阻断前庭核区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发挥强大的抗晕动症作用。
中短途旅程可选用抗组胺类晕车药。这类药一般吸收较快,在服用30分钟后起效,建议在乘车前半小时至1小时内服用。每4小时服用一次,一日服用4-6次左右。茶苯海明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对乙醇胺类药物过敏者和孕妇禁用,哮喘患者、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
东莨菪碱、苯环壬酯等,主要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发挥作用。
长距离出行可选用抗胆碱类药物。这类药一般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在出发前半小时服用,一次一片。苯环壬酯在必要时,可在4~5小时之后再次用药,青光眼患者禁用;东莨菪碱如有必要,可间隔6小时服用一次,1天不超过3次,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重症肌无力、严重心脏病等患者。
主要有地芬尼多。这类药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神经系统,阻断前庭神经末梢传出的前庭眩晕性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和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从而发挥抗眩晕及镇吐的作用。
地芬尼多需在出发前半小时服用,一次1-2片,一日3次,是抗眩晕类非处方药,长、短途旅程均可使用。但地芬尼多对于青光眼、胃肠道或泌尿道梗阻性疾病以及心动过速患者有影响,要慎用。
脑益嗪、西比灵等。主要通过增强脑部血液的供应量,从而提高中枢对前庭刺激的耐受力。
这类药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但要注意的是,这类药服用疗程长,且嗜睡、疲惫等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一般不作为晕车首选药。
此外,除了口服晕车药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东莨菪碱贴剂等晕车贴。晕车贴含有薄荷等天然植物萃取成分,具有醒脑提神的功效,应该在出发前2~4小时左右外贴,贴于耳垂根部的后凹处,药效时间持续较长,可达72小时。同时,生姜、桔皮、风油精等也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1. 大多数晕车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孕妇以及青光眼患者应禁用。
2. 有些晕车药服用后会出现嗜睡、困倦等症状,从事驾驶或高空作业的人群避免使用。
3. 晕车药不可和其他感冒药、抗组胺药物(过敏药/鼻炎药)、镇静药、镇咳祛痰药等并用。
1.出发前一天应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多进食引起的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
2.戴医用口罩来防止车内的不良气味,如汽油味、烟味和呕吐物气味等。
3.在车上,可闭目养神或选择视野好的座位,如中、前座位有助于大脑协调身体与眼睛感受的运动变化。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END —
更多系统疾病用药知识学习,可微信端搜索小程序【心康助手】或点击下方卡片。心康助手小程序内不仅有400+常见病病因、病症、指导用药等视频资源,还有有趣有料的捉药师课程专栏,更有《药店新手成长必修课》、《门店运营官必学营销课》、《跟着中医学经典》等独家课程持续上新供药店人免费学!赶紧过来看看吧~
点击下方卡片
👇进入心康助手👇
400+常见病病因、病症用药指导
联合用药、销售技巧……想看就看!
赶紧约上小伙伴一起来体验吧~~~
文章对你有用就点个“👍” 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