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在很多人看来属于“烦人,但不算很大”的事。人们往往不会因为便秘这种“小事”,就大费周章跑去医院。到药店自行买药“解决”,就成了很多便秘人士的“首选”。
然而,面对如此销售良机,很多药店人往往抓不住,只会给便秘的顾客推荐开塞露。作为专业服务的代表,药店人应该掌握什么疾病知识、药品知识,才能更好为便秘顾客服务?
便秘,一般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还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问题。中医认为,便秘可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肠胃失调是便秘的基本病机。
除此以外,肝、肺、脾等脏腑对肠胃的影响也很大。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一旦失于疏泄,肝气就会郁滞而横逆犯胃,脾胃升清降浊的能力就会失调,从而引起便秘。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是中焦气机的升降枢纽,二者相互影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肃降,大肠就会传导失司,诱发便秘。
针对不同的证型,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选用中药/中成药,有助于恢复患者肠道的自主排便功能,避免出现依赖药物排便的情况。
热秘
病因:多因身体阳盛、饮酒过量、喜食辛辣厚味之物、外感热病处理不当等,导致胃肠炽热、耗精伤液、肠道干涩、大便燥结。
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腹部胀满,按之则痛。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可选中成药:麻仁润肠丸、导赤丸、大黄清胃丸、地榆槐角丸、清泻丸。
气秘
病因:与脾胃升降失调、肝气郁结、肺失肃降等有关。
症状: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嗳气频作。如果患者的情绪不好,便秘就会加重。便后汗出气短,脘腹痞闷、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常用中成药: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木香槟榔丸。
气虚秘
病因:气虚,推动无力所致。
症状:几天不排便,也没有便意,但排便时很顺畅,大便不硬,甚至偏软。
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阳虚便秘
病因:多为脾肾阳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老年人容易阳虚秘,因为年长阳气衰微或久病伤阳,肠道传送无力。
症状:排便干涩、有便意但排不出、小腹痛及体质虚弱等。
常用中成药:急症,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病程较久的,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
阴虚秘
病因:体内津液匮乏,导致阴虚,从而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口燥咽干,渴不欲饮;头晕耳鸣、两颧红赤、手足心热、心烦少眠、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者无苔,脉细数。
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血虚秘
病因:或因正气不足、气血虚衰,导致便秘,多见于老人;或因气血不足,导致便秘,多见于女性。
常用中成药:润肠丸、四物颗粒。
天枢穴(双侧)
在腹部,横平脐,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天枢是大肠的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对胃肠疾病有很好的帮助。
大横穴(双侧)
在腹部,横平脐,脐旁4寸。可转运脾经水湿,是脾胃疾患的常用穴。
上巨虚(双侧)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为大肠之下合穴。这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脏腑之病应取。
足三里(双侧)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腹泻、腹痛、便秘、腹胀等脾胃疾病都可选用足三里。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END —
更多系统疾病用药知识学习,可微信端搜索小程序【心康助手】或点击下方卡片。心康助手小程序内不仅有400+常见病病因、病症、指导用药等视频资源,还有有趣有料的捉药师课程专栏,更有《药店新手成长必修课》、《门店运营官必学营销课》、《跟着中医学经典》等独家课程持续上新供药店人免费学!赶紧过来看看吧~
文章对你有用就点个“👍” 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