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飘香。走进淮河能源顾桥矿采煤沉陷区,漂浮在沉陷区水面上的50亩水稻开镰收割。岸边一台大型收割机发出阵阵轰鸣,饱满的稻穗不断卷入机器,金灿灿的稻谷从机仓喷涌而出。
眼前的丰收景象,让人很难想像这是一片采煤沉陷区。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实施“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50亩“漂浮式绿色稻田”,采用纳米膜、稻鱼共生、浮筒3种模式,在沉陷区水面上培育了6个品种水稻。一株株水稻“漂”在水面上,成为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别致风景。
“采煤沉陷区种植水稻并非易事。”集团公司资源环保部专家陈晓辉说,这是企业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的一次探索实践,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结合起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把沉陷水域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力争破解煤炭行业发展难题。
割稻开始后,工作人员先撑船将水面上的水稻支撑浮板拉到岸边,不停运转的收割机,将颗粒饱满的稻穗“收入囊中”。截至目前,浮床水稻已收割40亩,剩余10亩水稻预计3天内收割完成。其中,南陵早2号一稻两收,头茬收割后留茬实施再生稻,头茬稻平均亩产约560斤,二茬稻亩产可达200斤,6个品种中最高亩产可达980斤左右。
下一步,集团公司将在做好水稻质量检测、浮板基础材料回收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渔农互补模式,形成“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立体模式,既把沉陷区水面充分利用起来,也能恢复采煤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实现水面种植与水下养殖、水底增肥土壤与水面种植土循环利用、沉陷区水域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三个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