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撤离。”近日,在皖北煤电集团五沟煤矿调度会议室,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该矿AI(人工智能)视频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报警。
五沟煤矿调度所视频筛查员沈二宝介绍,该矿运用AI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发现了井下违规行为,视频筛查员立即联系调度员进行处置。
“以前,要对着400台摄像机来回观看,实时记录。自从有了AI视频智能监控系统,没有那么大的工作量了。”沈二宝说。
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聚焦数智赋能,加快推进数据上云、设备更新、生产换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新。
建设数字化生态体系
如今,在皖北煤电集团,调度已无需人工逐一拨打电话,50人次的通知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压缩到5分钟,每班数据填报、每日汇报都由系统智能记录,大幅降低调度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
该集团运用智能语音及AI技术,研发设计的智慧调度解决方案与煤矿调度业务深度融合,让机器能记录、会说话,解决了信息传达速度慢、记录工作量大等问题。
“通过应用视频监控、GIS(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自动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找到问题发生位置,及时进行处理。”皖北煤电集团生产技术部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刘永说。
“我们建成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内2人即可保证正常生产,压风、供电、排水等车间全部实现无人值守。”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矿长孙爱国说。
目前,皖北煤电集团各矿安全监控系统全部实现数字化改造,并逐步升级为AI识别和智能分析系统,各矿提升、通风、压风等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
皖北煤电集团推动搭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从井下到井上的数据传输网络,实现生产安全实时监管。目前,该集团已构建起由“一朵云”(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一道墙”(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一张图”(数字化综合监管视图)、“一平台”(集成化信息服务平台)构成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该集团智能化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2024年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该集团所属5处煤矿均已完成省级智能化矿井对标建设,智能化回采占比80%,掘进机械化率100%。
“以前,100万吨/年规模的矿井需要2000多人,人均生产效率不足500吨/年。数字化转型不是‘选答题’,而是关乎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必答题’。”皖北煤电集团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工程师鲁德丰说。
井上井下无缝对接
近日,在钱营孜煤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采煤区集控操作员李曼正通过智能化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向600米井下发出生产指令。“以前,一个班能割3刀煤到4刀煤,需要人跟着机器来回跑,劳动强度很大。现在,就这样一键,省劲儿多了。”李曼说。
11月4日,在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煤矿采煤区5011综放工作面,放煤工孟振一边放煤,一边观测着显示屏上的转载机、前后部运输机电流以及转矩相关数据。该工作面每隔10个支架放置1个显示屏,方便职工根据数据及时采取措施,将采煤机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
这些数据不仅能在井下查看,还实时上传到地面。地面、井下可同时对运行数据进行监测,给采煤机安全运行上了“双保险”。
孟振介绍,该矿产能由800万吨/年核增至1000万吨/年后,班次不增、人员不增,全因有了智能化平台做支撑。正在开采的5011综放工作面有5G控制、数据融合、智能诊断、辅助保障4个层面的13个子系统,融合了21项关键技术,各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协同共享。
麻地梁煤矿班前会实现“视频+数据”交接班。现场班队长和地面集控工利用视频会议平台线上参加班前会,通过视频进行排查、信息互通、数据确认,实现井上井下无缝对接,将节省下的交接班时间用于生产,保证了生产连续性。
“数字化平台就像一个‘全能型指挥官’,能确保各系统完成生产任务,预见潜在风险。”皖北煤电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化玉介绍,在数字化的助力下,1月至9月,该集团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全员生产效率提升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