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务机公司,如何走到末路?

职场   2024-10-03 21:22   四川  

来自一个某公务机公司离职员工的投稿:


“该公务机公司由民企于2010年开始筹建,2011年开飞,在当年属于进军公务航空行业较早的公司,成立后发展迅速,最高时机队规模达到17架,机队规模等方面也曾是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务机公司。


疫情开始之前,该公务机公司连同一家121航空公司一共4家公司,打包卖给了**国资委直属的国有企业。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国有企业做公务机公司,其实从基因上就不匹配,公务机讲究的是机制灵活、反应迅速、不拘一格,国企有时却失之于程序繁琐,标准严苛。几大航下属的公务机公司因水土不服,陆续转型或退出公务航空行业。


转为国企后,管理机制与公务航空运行的不匹配逐渐潜移默化的侵蚀公务机公司肌体与神经,集团描绘的促成众多客户飞机托管给公务机公司至今未实现一架,许多潜在托管客户却因为公务机公司的国企背景而望而却步、合作免谈。各种管理要求使公务机公司在市场上反应迟缓、错失先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尽快手脚被缚,公务机公司仍奋力求生,并且在2023年创造了历史最好的包机记录。


尽管2023年公务机公司创造了非常亮眼的业绩,但更大的危机也在这年埋下。


本来上级的国企单位专门成立了一个控股公司,作为121公司、公务机公司、航校和培训中心的上级单位,对四家单位行使管理权。


但从2023年,按照国企要求,公务机公司以后归121航空公司管理。


虽然都是航空公司,但面临的市场群体、运行模式、适用规章、内部管理方式都完全不同。


况且,大家都知道的是,作为拥有30多架飞机、开航近10年的中型121公司,在2023年几乎全行业扭亏为盈的同时,创造了令人咋舌的亏损规模,该公司的管理水平可见一斑。


2023年,公务机公司和121公司交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卷,但公务机公司却由121公司进行管理。很难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操作。


公务机公司划归121公司统一管理之后,更加步履维艰,各种原本可以快速决策、快速反应的事项,均要逐级上报,层层过会(战投会、总办会、党委会、董事会等等),往往却出现议而不决、无人拍板的情况。


真正的危机出现在2023年12月,这个月,121公司突然下令,调走了公务机公司的总经理,并从121公司指派人员来担任公务机公司的总经理。


在此之前,121公司已经派了一人来担任公务机公司的副总经理。


许多民航人都听说过的这家121公司内部的派系斗争终于外溢到公务机公司。


公务机公司新的总经理上任后,按照121公司领导的要求,就开始搞各种改革,降薪、减员、减各类补贴。


初心可能是好的,但用121公司的管理理念和薪酬体系来套公务机公司,明显的衣不合身。经过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公司自此陷入混乱,人心不定。


先后出现了两次严重的安全事件,导致公司不得不停业整顿,同时飞机受损需要长时间停场维修,两件事情叠加导致公务机公司飞行量和收入均大幅度下降。


另外,公司的托管客户也纷纷解约。自此,公司开始长期欠薪。


从2024开始,拖欠工资成为常态。
到5月份的时候,已经连续拖欠3个多月工资。


一方面,公司在裁员降薪,一方面,工资又在拖欠,于是矛盾在5月份爆发。


5、6两个月,就有接近40名员工离职,接近公司总人数的近一半。


民航**监管局不得不介入,要求公务机公司评估运行能力,停止飞机运行,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比较讽刺的是,这么多人被欠薪离职,但无论是公司的总经理,还是负责人员优化和裁员的副总与人事,劳动关系还属于121公司,由121公司每月正常发着薪水。


121公司领导给出的改革公务机公司的理由是无法盈利,必须降低人工成本以减少亏损。搞笑的是,在这些领导的领导下,这家121公司去年的亏损额超过了20个亿。


要说改革,谁才是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的呢?


一家长期欠薪的航空公司,能保证运行安全吗?”


PS:如果你想投稿,可添加一枝发微信:mhyzh1998
添加时请务必备注:所在单位+岗位+姓。否则可能不会同意。
在投稿时,请先将你要投稿的情况,按照时间节点完整写清前因后果

这是推荐阅读的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L航,被逼离职的空姐

这是一个好领导!

卖身给他?

又进去2个...

今天,方大大事!

有内幕?还是...

被软硬兼施的空乘...

无赖航司,恶意欠薪

他,辞职了?


民航故事汇
民航圈著名打工人:一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