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报名沙龙
警惕违规操作与风险隐患,共同推动理财业务回归高质量发展之路。
尽管2024年各家银行的中报数据尚未披露完全,但基本可以提前预知,理财公司整体市场份额在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多个方面,无论是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固收收益率,还是客户风险偏好的变化,银行理财都在逐渐摆脱2022年四季度的影响。
但由于各家公司内部的份额增长分化较大,银行理财正在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01
理财公司2022年底负反馈后
至今一直天时地利人和
2022年是理财市场全面净值化重要的一年,但随着年底债市的大幅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开门即重创。根据公开市场统计,截至2022年末,理财公司破净存续17339只产品中有3694只净值小于1,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76.6%。
从风险等级来看,中低风险等级和中风险等级产品为破净主流。
但是反而随着债市的大幅调整,银行理财这之后的走势却截然相反。
天时:2022年第四季度债券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信用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从那以后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理财公司超高的固收投资比例,确保了大多数客户友好的产品持有体验。再加上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存款搬家”的人的风险收益特征决定了理财可能是这“破天富贵”的第一顺位承接者。
地利:银行理财一直占据着低风险偏好客户群体的C位,介于极度保守客户(如定期存款)和进取型投资者(如股票基金投资者)之间,结果现在两端的投资者都开始往中间挪,要么看不下去存款和货基那1打头的收益,要么已经被权益市场“虐”的灰头土脸回头是岸,理财似乎还有稳稳的幸福。
人和:监管对于理财公司牌照发放极为审慎,30万亿的市场体量目前仅30余家公司在迅速抢占市场,坦率说有若干家理财公司能获批完全是因为母行的级别和规模,而并非是有多么强的资负管理能力,很多中小银行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加速转型仅代销,目前有理财公司的代销行已经多达几百家,除母行渠道外基本都是妥妥的净增量。
02
规模增长并不均匀
且“良币”与“劣币”并存
很明显,规模增量不可能均匀按比例分布到每一家理财公司。近期监管也提示了某些理财公司规模波动较大,比如3月份降了10%后,4月份立马反过来增长20%。从已经披露上半年经营数据的理财公司看,有人半年规模大涨,按第三方机构观测的数据推测也有理财公司规模基本没变甚至微降。
无论是存款搬家,还是从股市基金流出到理财的资金,都是风险偏好较低的,所以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最多也是中短期限的所谓“低波稳健类”产品。如果只看这一大类产品,不难发现现在市面上共存着“良币”与“劣币”。
良币:完全合规化运作的低波理财,通过配置较高比例的低波动资产,比如存款类资产等来实现净值相对稳定,客户承受的波动会相对小但对应就是收益率吸引力有限。
劣币:通过信托SPV平滑市值法资产的收益,用收盘价专户来变相实现债券摊余估值,在短期限持有期型产品中配置3-5年的摊余债基来进行错配,部分还存在将非标资产利用所谓的估值模型实现拆分、产品间交易,更有甚者,通过偏离估值交易的方式在产品间调节收益。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能为产品持有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净值波动曲线,差别在于实现方式不一样,一种是通过配置真正的低波动资产来实现,另一种则是通过打擦边球实现错配和“削峰平谷”,毫无疑问,后者会给投资者提供相对高的收益回报。
有投资者会说,那不是好事嘛?如果只通过客户体验这单一维度评判理财行业的价值和作用,那甚至都不会有资管新规什么事儿了,这种所谓的好的客户体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宝万之争中就不乏理财资金的身影,此处不展开。
03
尽早提防此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化
有人在做短期难而长期看正确的事情,有人在利用短期的规则和约束漏洞趁机抢份额,如果任由劣币充斥市场,又会积聚新的风险和隐患。可能性的解决之道或在于:
1、优化投资者教育内容,从客户端抵制劣币
目前,客户购买理财时,仍然把收益率高低作为最重要的筛选条件,必须让“盈亏同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实际上,过去一年半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持有体验,在完全合规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持续的,蕴含了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
类似于在A股5000点以上买股基的投资者,不能简单指望行情一直重复上演,客户必须认识到同等要素下有收益率优势的理财产品一定是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和波动的。
2、优化准入机制,不唯规模论,看真正的资管能力
目前理财公司获批条件中母行序列和规模最为重要,但是只要获批,大部分理财公司能做的产品和可服务客群又没有差异,部分理财公司很容易将原先的做法无缝切换到现在。
而尚未获批的中小银行中不乏长期以来坚持专注标准化资产,从未违规或涉足相关风险资产,却也到了可能要被动关门谢客的阶段。
3、增加投资端透明度,加强监管监察和惩罚力度
实际上,近期针对理财公司的处罚力度是在明显升级的,罚单密集出现,但是相对于理财公司的体量和创造的利润来说,处罚金额明显过小,“打擦边球”的成本还是太低,最终导致很多理财公司以维护客户利益为借口,继续“劣币驱逐良币”。
现阶段客户对所投理财产品的投资信息可能关注动力不足,也有可能是信息披露规范性和完备性还有提升空间,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理财产品投资信息披露公募基金化,或者引入第三方或建设统一信息披露平台,进行理财产品投资信息的采集、评价和监督。
总而言之,如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需要各个市场参与者的全方位共同努力。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必须深刻吸取教训,珍惜净值化后来之不易的行业成果,真正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义本源,实现理财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智信沙龙
192
➢ 资产荒下多资产、多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 基于客户偏好的产品策略调整
➢ 私募策略新规后的策略与筛选逻辑优化
➢ 寻找α:如何抓住特色策略的机会(高收益债、ETF、低波红利、衍生品、境外等)
9.7 周六
上海
⇱ 扫码立即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