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口、院校合作产品、轻松治疗癌症……近日,网红主播“麦琪啦”因违规带货等行为,账号被封禁。
据报道,“千万级”网红主播“麦琪啦”仅用一周时间,直播带货2.6亿元。而其主要售卖产品中,包括多款被证实为压片糖果,但在直播间以保健品、治疗多项重大疾病为卖点的产品。
事实上,去年“3.15”便公开报道“包治百病”的固体饮料出现在多个直播平台,与上述产品类似,骗局意味明显,为何消费者却频频受骗?特别是在“巨量级”网红主播的加持下,负面效应再次被放大。如此,如何避免相关事情发生引起舆论热议。
编织“迷失陷阱”
宣传“一眼假”,大多网友不理解为何会有人依然上当。从“麦琪啦”的整体营销手段来看,完整闭合的销售链成为“洗脑”消费者的重要支撑。
具体来看,产品打造上,据媒体报道,一款名为“PPC散结因子复合片”的产品,被直播间宣传为“美国联合制药”旗下的专利产品。给产品“铺上”背景后,其将焦点转向PPC这一主要原料,直播间表示,PPC散结因子的发明者为“拉斯克医学奖(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的获得者。PPC散结因子,是美国解决息肉、囊肿等各种问题的“官方解决方案”,能够穿透细胞膜,靶向识别全身上下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和肌瘤,“溶解”后排出体外,并可以有效防止复发。
将焦点转至一项“科研发明”获取消费者信任,而略过产品本身,直接拿捏消费者在选择上的“慕强”心里。而该产品的中文标签显示,这是一款“压片糖果”,即为普通食品,仅适用于成人。这一食品属性或直接被潜在消费者忽略。
除了产品宣传上转移视线外,为推动产品有效动销,“麦琪啦”团队还通过构建小号矩阵,以及产品好评等,为产品营造出“亲用有效、多人带货”等虚假繁荣,一步步击溃消费者心理防线,获取消费者信任。
此外,媒体披露,为逃避监管,“麦琪啦”通过直播不允许回放、直播下线即产品下架等“不留痕”模式,打造了一条“完美闭合的制假售假”产业链。
据调查,“麦琪啦”直播间的多款产品的供应企业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企业经营异常或空壳状态。
事件频发的警示
事实上,夸大、造假宣传食品功能的情况并不少见。去年3.15期间曾曝光,李先生母亲因为高血糖在“小张说事”直播间买了主播宣传的所谓的“特效药”。据央视报道,该产品实为压缩糖果片,李先生母亲在吃完后的第二天,她血糖升得特别多。即这款“固体饮料”产品不仅不能解决身体的根本问题,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为“花钱买罪受”真实写照。
压片糖果摇身一变成高价保健品、固体饮料“包治百病”等非法牟利事件背后,透露出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丛生。
从立法角度来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此外,为了避免商家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广告法》也严格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法律角度明确禁止了违规宣传。不过,随着功能性食品等新赛道的崛起,一些模糊概念不断推出,立法界定再次受到冲击。
从监管角度来看,似乎存在明显动力不足。如平台审核方,为何不能及时阻止相关事件的蔓延,将危害扼杀在摇篮中。有网友亦对相关执法部门的及时性表示质疑,并强烈建议提高违法成本。消费者方面,当下,消费者明显存在对保健品的强需求与辨识能力弱的矛盾,社会监督职能存在明显缺位,给予了不法分子“低成本犯罪”的机会。
如此,如何维护好本是“向上”的营养品市场,已然成为政府、协会、平台等多方的共同考验。诚然,消费者“防骗教育”任重道远、全民共治考题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