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垂直母婴电商品牌“可优比”被传暴雷、创始人紧急辟谣的消息在业内广泛传播。有媒体报道称,可优比办公地整层被搬空,老板被曝跑路。同时,公司大规模裁员、高管离职等负面消息笼罩着可优比。
最近消息显示,可优比创始人杨樊发布视频称,可优比交给职业经理人经营目前确实出现了问题,银行贷款已经停了,产品和员工都需要大规模优化,但仍在积极对接恢复中,预计用三个月时间处理这些问题,没有网传的直接倒闭。
当下来看,可优比跑路倒闭等或仅限于传闻,但其经营出现问题已被证实。事实上,行业来看,在出生率下滑等大背景下,母婴赛道上的企业们,日子都不好过。如去年末“宝贝格子搬离总部大楼,App和官网均无法正常使用”的消息;今年8月,海带网同样人去楼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的《2024母婴健康大会》上公布一组数据,2023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3.84万亿元,同比上涨15.6%。交易量与垂直类母婴电商企业走向似乎呈现背离矛盾,这是否意味着母婴从业者们能从“夹缝”中寻求到新光亮呢?
可优比陷“冗余”困境
面对倒闭传言,可优比创始人杨樊在视频回应中直接表达了需要大规模优化产品和人员的想法,并直言不会当逃兵。
消息面上,可优比的动作亦与杨樊所言基本一致。公开报道显示,可优比进行着大规模裁员,波及员工比例高达70%,承诺的裁员赔偿需3个月后兑现,剩余员工则无一幸免地面临降薪的命运。此外,据媒体透露,可优比拖欠投资方和供应商的款项总额已超过1亿元,给本就摇摇欲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值得探究的是,作为销售额在20亿元规模、有较强动销能力的头部母婴电商可优比,为何会陷入财务危机呢?
知情人士透露,这或与可优比公司内部推行的机制有关。可优比内部推行了阿米巴机制,该机制主要是通过将成员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产品开发与销售,并对小组业绩负责。此外,可优比公司基本上大多数的利润都会给到阿米巴小组,公司拿的只是微薄的一些管理利润。利益为导向特征明显。在此背景下,加速产品开发,积极进攻,成为了可优比的常态。
行业成长期,面对广阔市场,阿米巴机制成为了企业进攻的利器;但在行业“胶着期”,特别是利润受挤压、需求端放缓等多重叠加因素下,阿米巴机制下,企业很容易陷入“冗余”状态。可优比创始人杨樊表达出的优化诉求或与“阿米巴机制”的负面效应相吻合。
关于可优比会否面临“全面坍塌”,从工商信息来看,杨樊被限制消费,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旗下公司包括杭州贝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亿度科技有限公司等出现股权被冻结情况。资金链紧张被再次证实。但其还未出现供应商索要货款等恶性情况,若现金流有效补充,或仍存有机会。
消费巨变下,
“可优比们”均在求存
母婴赛道面临行业大考下,可优比并非个例。如上述提及的宝贝格子、海带网,以及此前的蜜芽等垂直类母婴电商平台,在竞争中悄然落幕,亦有不少在奋力求存。
渠道上,作为垂直电商平台,其难免受到综合类电商平台的制约。为获得更多曝光,增加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拥抱综合电商,丰富线上渠道,成为当下主要方式之一。
产品定位上,关注新需求成为必经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当下,母婴行业处在存量竞争时代,如何在存量空间中获得优势位置,消费者需求成为重要导向。
母婴行业报告显示,挖掘细分赛道,成为一些品牌成长的关键。如“男士备孕”场景,今年前三季度,其在某电商平台销售额同增42%;益生菌行业,有品牌掀开了妈妈便秘的痛点,在2024年跑出了一个270%的增速……逆境中的增量,似乎更多在小众赛道。
业内人士直言,“‘母婴行业’应追求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关注细分品类,例如抗敏产品、分龄护肤产品等,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独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准服务被愈发关注的同时,理性消费同样受追捧。厂家、平台等在营销、产品创新上,亦需要有的放矢。
据《2023消费趋势观察》显示,当下,“90后”和“95后”新生代父母成为母婴市场消费主体,他们在挑选母婴产品时考虑的也并非单纯的价格因素,而是更关注分龄分层的精细化母婴产品,促使“母婴行业”聚焦品类创新,推动母婴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综上,垂直类母婴电商“可优比们”遭遇着危机,但同样处于转折点,谁将成为下一个突围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