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丨湖畔杏坛·学术经验分享会(第四期)

文摘   2024-12-23 20:06   江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时代在变,时间在流转,问题在发展,媒介在变迁,学术也有了不同方向的汇聚。有效的交流是一种促进,一种提醒,于不同路径的启发加强既有根基,拓展研究边界,这一切,都源于学术经验的积累。学术经验分享会,欢迎每一位有志于研究的学人共谈科学研究那些事儿!

湖畔杏坛·学术经验分享会(第四期)

时间:周四(12月26日)14:00- 16:00

地点:田家炳楼517室


Part.1


讲座标题


江苏吴方言史纵观


讲座简介


      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表征,是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方言文化需要追寻,需要重塑,需要传承。吴语,又称吴方言,是汉语分化最早的地域方言之一,也是吴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吴语和吴文化是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重要对象,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语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就有吴语的方言材料被记录在经史注疏之中。相比较而言,这些材料中词汇方面的材料相对较多,语音和语法方面的材料比较少。总的说来,当前包括吴语在内的汉语方言史构建还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各家还有不少争议。


个人介绍


      蔡华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在《中国语文》《汉语学报》《方言》《中国语文学论文集》(韩国)等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部,研究成果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个人照片



Part.2


讲座标题


正文之外:石刻文献副文本

在清代的变化及再生


讲座简介


      明末清初以降,金石学者对石刻文献的著录有持续不断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石刻著作与刻本、拓本、前代辑本相较出现了大量的文本变化。石刻名称、题名纪年及题跋这三类重要的副文本在文本变化上尤具特点,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人意志,集中展现了清代学者的石刻阅读史与研究史。本次讲座将以三类副文本的变化及再生为切入点,分析清代石刻辑本在文本编纂上的诸多特点。


个人介绍


      文学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校聘副教授,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在《浙江大学学报》《古典文献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石刻文献学、明清江南文化。


个人照片


【关注微语人文 获取更多精彩】

-END-

图文来源: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

本期编辑:纪雨婷

责任编辑:李心妍

审核:张春梅、徐璐

觉得不错,就请点亮【赞】和【在看】吧

微语人文
【 知行合一 · 以人育人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最新文章